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7年10月《小康》
  栏目:财经
中国城镇居民“房情”大盘点

★文 /沈晓杰 

  实际上,官员们不是不知道现在的中国城市究竟有多少人口。早在2002年5月,当时上任不久的建设部长汪光焘称:要“高度重视城镇化过程中城乡规划工作”,说“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已由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18%增长到2001年的37.7%”;“城镇化的过程从根本上说,就是一个如何适应农民逐步比较稳定地在城市居住并生活的过程”。他曾明确指出“目前在一般城市,农民务工者和其他流动人口占城市户籍人口的比例在20-30%左右,在发达地区这部分人口可能是城市户籍人口的3-4倍。目前约9000万人实际已在城镇生活”。并保证要“依法保障他们在城市的合法权益;努力降低农民进城就业和定居的门槛,尊重他们选择就业和居住的自由权;帮助解决农民工居住问题,对进城农民购买或者租赁城镇住房上给予政策支持;完善外来人口的管理制度,对在城市有稳定收入、有固定住所的农民工给予市民身份”。就在上个月,建设部的一位副部长在谈到中国城市的交通发展时,也承认现在全国城镇的人口已有5.77亿(也就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
  应该指出的是,在国家统计局的“城镇人口”,并不包括那些数以亿计的、常年独自在外地和城市打工的“外地人”和农民工。统计局所指的“常住人口”,是“指全年经常在家或在家居住6个月以上,而且经济和生活与本户连成一体的人口”。一般“外地人”和农民工,在异乡基本上“无家可言”。他们的“收入主要带回家中”,“仍视为(原居住地的)家庭常住人口”。所以在统计口径上的“城市常住人口”,实际上已经扣除了大量的“外地人”和“农民工”。
  形成对比的是,尽管在算“城镇人口”时扣减了正常的人口数量,但在计算城市的住房面积上,却表现出“空前的开放”:只要是在城市里的住房,不管是卖给了“本地人”,还是“外地人”,不管是卖给了中国人还是外国人,甚至当年新建好的住房是否真正的卖掉,只要是盖好的住房,不管是否空置,统统算在了当地“城镇居民”的头上。这就难怪国家统计局多年在城乡居民住房情况的统计表中,特地标上了“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由建设部提供”的“双关语”。
  去年,建设部“统计公报”就引发出全国性的“骚动”。当建设部宣布,到2005年底全国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6.11平方米”后,各地一片哗然。尤其是“排名”全国第二、第三的上海和北京的市民反应更为强烈。因为按照建设部的“统计”,他们的人均水平已经分别高达33.07和32.86平方米的“高水平”,户均面积也已高达近百平方,这实在是和绝大多数市民的现状相去甚远。有的网友留言道:如果城镇人均住宅水平和户均面积真的像建设部所讲的那么高,我们现在还有什么必要推行中小户型呢!还有的说,如此高的“全国平均水平”我们这儿只有占职工总数百分之几的处级干部才能达到,而平民百姓要达到2005年的“全国平均”,不知道得等到猴年马月呢!北京市统计局为此还专门进行了“辟谣”,声明北京市的人均住房面积远没有达到建设部所公布的水平。
  实际上,这场“住房数据大战”的影响至今未散。按照建设部的“数据”,现在中国的城市化率只有28%多(实际是43.9%),连5年前的水平都达不到,“官方数据”使自己也陷入尴尬的境地。
  不容忽视的数据真实:数据决定政策 政策决定民生
  两组不同的数据,会导致高层在住房政策决策和房地产市场调控上,采取两种完全不同的思路,给民众带来的结果也将完全不同:
  如果是根据统计部门的资料和推算,那就表明:在本应住房发展最快的“九年房改”里,城镇居民的住房水平不仅没提高,反而出现明显的下降,调整“房改”方向就实属必然。
  如果是采用建设部的“官方数据”,得出的结果就正好相反。这九年的“房改”不仅好得很,而且是“成果卓绝”。房地产市场和住房政策的导向不仅不需要“调控”,而且还应该“坚定不移”的按照现在的道路走下去。但现实的情况是,不管是中央高层,还是普通民众,对现在的房地产状况都“十分不满”。在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房地产成了这里“点名最多”的行业。
  实践的检验和真实的数据,都表明,建设部的“官方数据”错了。尽管,它也许只是一种“计算错误”。但在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这个“关键数据”上,“人均27平方米的准小康”和“人均17平方米的半小康”,这两个反差极大的不同“水平”的数字,必将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政策导向。
  “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高达27平方米”的“高水平”,表面上看起来是官方的“数据计算错误”,但直接导致的,将是我们住房政策的和房地产调控的失误,是人民的居住权和福利的受损。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7-10-18


2007年01月(《小康》)


2007年02月(《小康》)


2007年03月(《小康》)


2007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