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7年07月《小康》
  栏目:时政
鄂尔多斯:一座西部城市的生态现象

★文 /《小康》记者 陶卫华

  “生态建设是鄂尔多斯最大的建设。”鄂尔多斯市委书记云峰向《小康》记者表达他的生态观。这一观念至今已在上至官员、下至百姓中深入人心。
  “鄂尔多斯市正是遵循客观规律,坚持科学发展观,才初步摆脱了生态建设恶化-治理-再恶化-再治理的困扰,并有了今天生产发展、生活改善和生态恢复的多赢局面。”云峰书记说。
  治沙者的伊甸图景
  追溯历史,鄂尔多斯也曾是水草丰美、气候宜人,发展畜牧业的一方宝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多次往返于这里,并亲自认定是他久居之地,最后长眠于这里。大夏国皇帝赫连勃勃路过今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时,面对一片绝佳的湖泽波光,林泉草色,曾击节赞叹:“美哉斯阜,临广泽而带清流,吾行地多矣,未见若斯之美。”
  然而,从秦汉以来的多次战争和三次大的垦荒高潮,使得鄂尔多斯境内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逐渐形成了沙漠、沙地。自清代以来,随着人口的膨胀性增加,乱垦、乱采、乱伐、超载过牧日盛,加之气候原因和人与自然互相作用,生态日益恶化。
  生态的恶化导致鄂尔多斯风大沙多,十年九旱,库布齐沙漠和毛乌素沙地侵蚀到全市总面积的48%,20世纪70年代沙化面积一度占到总面积的80%,水土流失严重。恶性循环之下,鄂尔多斯经济指标曾长期居内蒙自治区末位。
  神东煤炭公司环保处李副处长对当年恶劣的气候记忆犹新:“那时候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是收拾室内的沙子,被子上是沙子、嘴巴里一咬嚓嚓的是沙子,吃饭的菜汤底还是沙子。下班用农用四轮车清理院子里的沙子,一个院每天能弄一车,风沙那是天天吹。”
  面对恶劣的环境,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逐渐认识到:过去几十年走不出困境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人与自然不协调、指导思想和发展理念与规律不符合。由此,政府采取了加大生态投资、积极培育扶植企业和群众治沙,推动治沙产业化的一系列举措。
  王明海是这股热潮中的一个代表人物。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7-07-06


2007年01月(《小康》)


2007年02月(《小康》)


2007年03月(《小康》)


2007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