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7年07月《小康》
  栏目:时政
鄂尔多斯:一座西部城市的生态现象

★文 /《小康》记者 陶卫华

  2004年以来,全国灌木林建设现场会、全国退耕还林现场会和全国防沙治沙现场会相继在鄂尔多斯市召开。生态建设速度的突飞猛进和林草业生产的可喜成绩,使鄂尔多斯生态现象引起了媒体乃至各地政府的高度关注。前来鄂尔多斯取经的各类考察团、调研队伍络绎不绝。给这些调研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鄂尔多斯人在生态治理上的大手笔。
  “鄂尔多斯反哺于环境的投入现在是大于开发的,而且这几年是加速度地投入。环境治理,归根到底还是要舍得花钱,要舍得牺牲一些短暂的经济效益。”这是鄂尔多斯市委领导班子的共识。
  “十五”期间,鄂尔多斯市生态总投资达21亿元。依托国家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林业重点工程,全市每年人工造林150万亩,飞播造林200万亩,沙地治理的速度不断加快。目前,全市森林资源面积达到1982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0%。
  2000年,鄂尔多斯市提出建设“绿色大市、畜牧业强市”的目标,在内蒙古自治区率先实施了禁牧和划区轮牧,实行以草定畜,舍饲养畜。
  牧区实行禁牧,把千百年来遍地放养式的草原畜牧业转变为圈养式舍饲畜牧业,与农牧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显得格格不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农牧业生产方式,伴随着激烈的思想斗争和观念碰撞。   
  谈起当时的压力,鄂尔多斯市市长杜梓感慨万端。他说,在实施“三大政策”之初,许多人不理解、不支持,一些农牧民甚至强烈反对,认为“牛羊就是肚皮底下走风、草原上放养的东西,怎么能圈起来喂?”有的人质问:“水地上就是种粮的、哪有种草的道理?”“畜牧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不知是革谁的命?”甚至许多干部的思想也转不过弯来,认为是“天下第一难”、“比计划生育还要难”的工作。
  对于牧民们的反对意见,在鄂尔多斯土生土长的市政府副秘书长吴勇十分理解:“他们也看到草场恶化,但是不认为是过度放牧造成,认为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如缺乏降雨等。这是先进观念和落后观念的较量。”
  实践证明,禁牧后草场改善巨大,禁牧7年来,不仅有效地保护了生态植被,而且由于牧草得到恢复性生长,为牲畜的圈养提供了更多的饲料,全市的牲畜数量由2000年的600万头(只),增加到了2004年的1000多万头(只)。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委形成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不论事务多么繁忙,都要召集所有常委、正副市长、各旗区及处局一把手召开读书会。其核心就是解放思想换脑筋,每人自己动手写材料,畅所欲言谈思路,不留情面摆问题,虽说务虚会,实是考官会。
  
  这样的会议,使得市领导班子思想更加开放活跃。“我们一直在最大程度地尊重三大规律: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这是鄂尔多斯市委书记云峰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鄂尔多斯生态现象的高度概括。
  鄂尔多斯始终坚持了一种正确的“招商政绩观”。既在政府的职权范围内,也不踏到市场的红线外。由此,鄂尔多斯的投资增长始终都是有序的,工业投资“不为增长为环境”、“不为政绩为可持续”,故可以理直气壮地拒绝污染、短视和投机炒作。
  与此同时,针对煤炭等资源开发带来的环境压力,鄂尔多斯市打出三套组合“重拳”:打响提高煤炭回采率攻坚战,在资源整合中减轻环境压力;设定产业发展“高压线”,在淘汰落后产能中提高环境质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为发展环境“降压减负”。今年以来,鄂尔多斯市政府又在节能减排方面制定了23条硬性政策,出狠招治理环境污染。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7-07-06


2007年01月(《小康》)


2007年02月(《小康》)


2007年03月(《小康》)


2007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