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4年04月《小康》
  栏目:封面故事
超载的产床:“单独两孩”开放后供给平衡面临考验

★文 /《小康》记者 尤蕾

一床难求?

  3月8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以下简称北医三院)产科又度过了一个异常忙碌的夜晚。
  当天晚上,孕妇一波又一波,产科病房的病床、待产床和产床全部满额,还不停有人入院,陆陆续续来了十几个孕妇。扎堆入院让产科床位调配出现暂时性困难,医护人员只好把还没有床位的孕妇临时安置到长沙发上。孕妇或躺或坐,等待着医护人员的医疗处置,沙发一、沙发二、沙发三成为她们临时的床位号。
  生命的到来极具不确定性,瓜熟自然蒂落,产科无法预见“旺季”和“淡季”。海淀区新生儿数量大约占北京市的1/5,作为北京市12家危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之一,北医三院是海淀区的“产科大户”,早已出现了一床难求的现象。
  林欣欣有过亲身体验。2011年她在这里生下了女儿,那一年北京市有19万新生儿诞生,超过了“金猪宝宝”和“奥运宝宝”的数量。
  因为前置胎盘和胎儿脐带绕颈两周,根据林欣欣的自身情况,医生决定提前给她做剖宫产手术,并定好了手术日期。但林欣欣在手术前3天,都还没接到产科病房通知入院的电话。爱人索性到病房去问,得到的答复是,鉴于病床紧张,通常在手术前一天或当天入院。9月28日下午3点半,林欣欣得到入院通知,5点到达产科病房。护士给林欣欣戴上了“16床”的住院病人腕带,并告诉她还要等一会儿,16床马上就办完出院手续。病房护工说,医院产科是大热门,基本没有空床,基本上都是一边在办出院手续,另一边就在等床位了。
  当天晚上,林欣欣的床位号改了两次,每次都还没来得及收拾,就主动把床位让给了刚做完紧急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床位实在太满了,护士只好把林欣欣带到待产室休息。晚上九点半,一位需要催产的孕妇把林欣欣从待产室换了出来,这才住进了病房。
  林欣欣入院当天,产科孕妇分娩出现了“扎堆”。尽管是剖宫产,但72小时后她就出院了。而顺产的产妇基本上都是24小时出院。
  据北京三院产科赵扬玉主任介绍,北医三院产科疑难危重病人比较多,最近几年疑难胎儿疾病也在增加,会出现压床(住院时间延长)的现象,使床位周转受限。产科搬至新楼后,床位较之前增加近一半,赵扬玉说,目前产科病房拥有77张病床、13张待产床和3张产床。
  但新生儿出生曲线的快速上扬使大医院产科病房依旧显得空间不足。
  北京市卫生局提供的数据统计显示,近3年,北京常住人口新生儿数量分别为:2011年约19.1万、2012年“龙宝宝”数量较多约22.4万、2013年约21.6万,近三年的平均分娩量为21万。
  “二胎”政策落地后,这一趋势增长或会短期凸显。此前中国人民大学所做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北京市20岁至49岁(以妻子为标志)的单独已育一孩的家庭占20岁至49岁全部家庭的比例为23.69%,约45.1万户。其中,绝大多数符合新政条件且具生育二孩意愿的家庭,会在5年内完成第二个孩子的生育。
  但是,这一数据显然并未包含数量庞大的流动人口。北京市社科院2013年发布《流动人口生育意愿及与户籍人口的比较研究》的报告显示,流动人口明确表示要第二个孩子的比例为48%,比北京市户籍人口高16.6个百分点。当近800万流动人口中符合二胎政策的家庭也加入京城生子的大军中,对于日趋紧张的医院产床来说,将是一种巨大的考验。

 
编辑:容与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4-04-03


2014年01月(《小康》)


2014年02月(《小康》)


2014年03月(《小康》)


2014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