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0年05月《小康》
  栏目:封面故事
淮安:启动阳光信访系统

★文 /本刊记者 刘彦昆 江苏淮安报道

  治官与“判重”
  谈起“阳光信访”系统,邱金义的“得意”之处还有很多,它不仅“便民”、“方便领导”,还能“治官”。邱金义说,在群众合理诉求的背后很可能就是官员干部的失职失责,“一个巴掌拍不响”,而信访局不是职能部门,“只能协调不能直接处理问题”,“监督管理”是信访工作的大难题。
  在“阳光信访”系统里,每一个信访事项前都有形象的标志,“绿灯”代表案件在规定的45天内正在办理;“黄灯”是邻近办案期限做提醒;“红灯”说明办理单位超过60天期限没有办结。邱金义介绍说,起初,一些市直机关单位并不重视信访局交办的案件,但是淮安市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电脑里也装上了“阳光信访”软件,每个单位对信访案件的办事力度和效果都被暴露在“阳光”下,“赖账”的15家单位立即被通报,一些机关单位的一把手还被叫到市领导办公室“挨了批评”,从此大家不敢再大意。
  而另一方面,“亮红灯”的案件系统会自动通知信访人,并且可以自动提供承办部门一把手的手机号码——要想不被老百姓“骚扰”,就要尽职尽责办事。
  有了领导和群众监督,邱金义又把“阳光信访”的客户端装到了新闻媒体的电脑里,媒体可以通过“阳光信访”系统寻找案源进行曝光,增加“震慑力”。有了这些“妙招”,淮安的信访干部被“解放”了,他们也可以拿出更多精力来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
  邱金义介绍说,有的信访人为一件事“找了书记又找市长,今天去甲部门反映,明天又来到乙部门”,过去信息渠道不畅通,不同人和不同部门对政策的理解、判断可能会有差别,往往得出不同的结论,“不严肃,也不利于息访。”经过几年努力,“阳光信访”系统已经整合了淮安市全部的信访通道和数据平台,“案子只要办了就有轨迹”,这解决了信访工作的又一难题——判定重复上访。
  2008年奥运会期间,淮安市政法委书记王友富到洪泽县下访,一位叫殷洪柱的老“劳模”反映家中的儿子下岗后生活困难,请求帮助。邱金义当时也在场,他立即在洪泽县的接访中心进入“阳光信访”系统,资料显示,2007年12月10日,在淮安市党政领导接待日活动中,殷洪柱已向市委组织部长朱维宁反映了儿子就业的问题,当时朱维宁就批交洪泽县县长刘泽宇处理,此后,洪泽县劳动部门先后为其子殷宝国推荐了近10个就业岗位,殷宝国都表示不满意,坚持要进入该县效益最好的化工集团工作,在劳动部门的帮扶下,殷宝国进入该化工集团,工作不足一个月,又嫌苦怕累辞职离开,目前殷宝国在该县巴黎苑小区从事保安工作,月收入600元左右。显然,老人隐瞒了实情。
  王友富看到这些情况,对老人说:“老同志要教育你的子女像你一样勤劳致富,不能游手好闲。”殷洪祝有些难为情,从此以后再没有上访。
  造车与造路
  淮安这座城市的信访故事都写在杨德师的脑海里,这位被称为“活字典”的淮安市信访局副局长,在信访岗位上坚守了近30年。杨德师回忆,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群体性矛盾显露出来,那时候他常到省会南京“带人”回来,多的时候有数百人,“全国有名”。每逢新领导要到淮安任职,省里领导都会叫去谈话,总要提到信访和稳定的事情。
  但是杨德师他们发现,信访工作“就事论事”一件件地解决问题已经变得很困难,于是开始思考构建一个宏观的信访格局。2001年,淮安市开始对历年信访积案大规模处理,他们采用的方法不是把问题“汇总集中”到市里,而是“走下去”,全市成立13个工作组,每个组都由常委和副市长带队,分派到各县区,“逐案过堂”、落实责任。

 
编辑:赤子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0-05-06


2010年01月(《小康》)


2010年02月(《小康》)


2010年03月(《小康》)


2010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