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9年11月《小康》
  栏目:小康指数
中国房改怎么走?

★文 /本刊记者 郭芳  实习生 李彪

  顾云昌他们后来承认,执行当中确实出了些问题。政策规定经济适用房是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但实际执行当中没有严格按照这个标准来做。“那时候的经济形势根本来不及,房子盖起来都卖完了,标准你还没制定出来。”
  后来出现的开奔驰、宝马车住经济适用房的问题都出在这上面。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矛盾。那时候的问题是国家能不能生存。一切都要服务于宏观经济发展这个大局。无论是谢家瑾还是顾云昌,均认为:不管后来经济适用房有多少问题,但在那时候,它至少解决了三个问题,一是拉动了经济的增长,二是实现了平稳过渡,三是让很多中低收入家庭买到了住房。
  “如果停掉分房以后没有经济适用住房政策的话,把所有人赶到商品房市场上去肯定不行,那样不可能实现平稳过渡。”谢家瑾说。
  退下之后,谢家瑾对这十年的房改进行了反思:在任的时候,虽然我是全力以赴地推动房改,但是也存在一手硬一手软、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在培育和发展市场这是很硬的,在住房保障这一块是相对比较软的。
  曾经有人提出来,每年能不能拿出10个亿出来支持西部地区的保障房建设,财政部说,这是发改委的事情,发改委说,这是财政部的事情,都说应该但是没有落实。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顾云昌曾经做过调查统计,原来很多地方的经济型住房占到住房总投资的15%,最多占到25%左右,但到了2003年之后,经济型住房的总投入只有整个投入的5%。经济型住房投资过低。
  政府的社会保障欠债太多,最后造成现在所有的问题都压在地产市场上。
  房改改什么
  2003年,政策当中对供应体系进行了调整:经济适用房只对准低收入家庭,中等收入家庭买普通商品房。低收入以上的群体全部被赶到了商品房上。
  普通商品房没有保障它的市场机制。“什么是普通商品房呢?没有政策的支持,又看不见摸不着。”谢家瑾认为,这样的调整显然是不成功的。
  “文件出来以后,我提出异议,但没人出来解释。中低收入家庭没有供应相应的产品,这个成为当时社会的一个焦点问题。”顾云昌持同样的观点。
  这个问题,也就成了现在的“夹心层”问题。
  “现在的关键不是‘二次房改’,而是把1998年确立的事情健全和完善了。特别是供应体系,中国只能是低水平广覆盖,而且要逐步取得前进。”
  来自官方智囊的看法是:房改进行到今天,应该深入细致地去研究,哪些制度是完全值得肯定的,哪些制度是需要深化的,哪些制度是需要调整的,哪些制度是需要完善的,应该怎么在效率与公平之中求得平衡,这些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在所有问题中,顾云昌认为,最大的问题还是资金问题,每年的财政要有一定的保障。此外,土地的保障够不够?管理的成本够不够?执行的力度够不够?违法的要追究法律责任,不能只是批评。
  他建议,经济发展最后应体现为住房问题是否得以解决。“将住房保障制度纳入地方政府的政绩,或者像每年政府工作报告一样向人大汇报。”
  
  
  俞正声找来谢家瑾,非常严肃地问:“谢家瑾,你说,会不会引起大的社会震动?”她坚定地说:不会。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9-11-14


2009年01月(《小康》)


2009年02月(《小康》)


2009年03月(《小康》)


2009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