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9年02月《小康》
  栏目:财经
造船业的冬天比金融危机漫长

★文 /《小康》记者 于莉娟

  过热的市场,造成生产能力过剩,持续下来,就会造成巨大的泡沫,甚至跌破盈亏平衡点。这种情况在造船行业并不是第一次出现,产能过剩与金融危机相伴的情况也会让人觉得似曾相识。“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的第一次石油危机与大萧条相伴时,造船行业就曾经发生过类似的情况,同样是之前有多年的旺市,同样引起竞相造船的热潮,同样是产能过剩的泡沫堆积的太大,同样是经济大环境相伴而来,那次的结果是连续五年的市场低迷。因此,这一次,最少五年。”朱汝敬认为,这个阶段只适合做一些完善内部的工作,如调整产业结构,升级,管理培养人才等。“千万不要错误地以为二三年情况就会好转,因此大量上马造船项目。”
  然而,朱汝敬担心的情况已经在各地出现。一些私营造船厂正在热火朝天地造船,就是想趁着现在成本低,多造一些船,等过两年市场好时再卖。一直在观望的资本也试图进来抄底,认为这两年可以造船坞搞基本建设,二年后建设好了,市场兴旺了,那时就可以大赚一笔。
  抱着这种乐观心情的还有商品船厂商,如果卖不出去,有行业背景的会选择“自己跑海运”。而有些小船厂认为自己可以去修船,他们都在期许能熬过两年,盼来春天。
  一些地方政府也加入鼓励的阵营:一个大船厂造出一条船可能卖出去一两个亿,其他行业想达到这个产值可不太容易,即使利润率比较低,利润总额也比较可观,所以地方很看重这块税收。另外,船舶工业毕竟是个装备工业,带动性很强,能够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解决大量的就业,地方政府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无不大力支持。
  
链接
回眸造船盛世
  曾经的造船盛世
  造船行业有两大特点:一是产值高,一艘船动辄上亿元,再低的利润也相当可观。二是门槛低,只要你手握资金,可以聘请有经验的造船能手去实施。基于以上两个特点,在2003-2008年的五年船舶盛世中,中国民营资本大批涌入造船行业,这一段黄金时间被有位专家称为百年未遇的造船盛世。
  从统计数字上可以证实,私营企业充分把握住了这五年盛世:2007年两大集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占中国完工船舶的比例已经不到50%。而此前,船舶行业一直都是“国家队”的天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前的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的船舶制造90%甚至更多都是由国企完成的。”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秘书长王锦连称,虽然没有具体的统计数字,但是这样的估算应该接近现实。而且,那时的船舶行业不仅国有是特点,在地方上,除了极少数如福建的马尾船厂、厦门船厂稍微有点名气以外,造船企业又少又小。
  2003年开始,国有企业的垄断被迅速打破。“我当时把造船行业理解为新兴的行业,而不像其他行业那样已经相对成熟”。浙江九洲船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建义的判断十分准确。
  “投入20万进去,分利润的时候拿到120万。”浙江一位下岗工人经历的传奇并非个案,
  “目前浙江的船厂多半都是民营企业,基本上没有国企,原来的国企不是破产就是被收购,”浙江省船舶工业协会专家方新康介绍。“这几年新建的民营企业船厂很多,规模非常大的也不少,很多甚至可以和央企的规模相媲美。”
  事实上,民营造船业突飞猛进的五年,也是中国造船业崛起的五年。造船业最早在欧洲比较兴旺,那时是五六十年代,后因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造船业逐步衰退。从六七十年代开始,造船中心就逐步转移到东方。日本从五十年代开始就是世界造船大国,一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雄霸造船业40年;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韩国替代了日本的地位,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而中国的造船行业近几年发展非常快,已经超过了日本,接近韩国。在这一次的产业转移中,中国成为了这一波历史上最兴旺的造船盛宴的最大受益者。而民营企业是其中大赢家。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9-02-04


2009年01月(《小康》)


2009年02月(《小康》)


2009年03月(《小康》)


2009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