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8年08月《小康》
  栏目:封面故事
前门,老北京的风情

★文 / 摄影/《小康》记者 李漠 策划/本

  那时,北京“谦祥益”主要的服务对象是王公贵族、八旗子弟、达官显贵。随着清王朝的衰落,消费对象变为一些清末的遗老、政党要人、社会名流、新兴的民族资本家和农村的富户。叶盛章、余叔岩、萧长华、马连良等京剧大师,都曾是“谦祥益”的长客。著名的京剧科班“富连成”素与“谦祥益”交谊甚厚,其服装也大多由“谦祥益”提供,因此“谦祥益”在京城声名显赫。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前门外东月墙“谦祥益”老号被烧毁;宣统元年(1909年)于前门外廊坊头条重建“谦祥益”老号。到清末民初,“谦祥益”发展至鼎盛时期,孟家先后在周村、任丘、上海、济南、天津、烟台、苏州、汉口、青岛及日本大阪等地开了27家分店,形成了庞大的“谦祥益”系统,总投资白银400万两,合银圆600万元,比开张之初资产增加百倍,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丝绸布匹店,享誉国内外。
  1949年后,“谦祥益”在全国共有24家;1955年9月,北京“谦祥益”被纳入公私合营,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沧海桑田,如今“八大祥”,只剩下“谦祥益”和“瑞蚨祥”。
  “2006年4月29日中午12时前,前门地区C地块和H地块上危房必须搬迁完毕”,那年2月中旬,宣武区建委这一通告突然贴在“谦祥益”门边时,董事长兼总经理董文虎和副总经理高慎昌等“谦祥益”的经营者们震惊异常:没有经过评估,看上去跟小伙子一般结实的“谦祥益”怎么就成危房了?
  每天折磨董文虎和高慎昌的还有,他们不得不撒谎:很多跟自己父亲一样年纪的退休老员工闻讯纷纷打来电话,但害怕他们承受不了打击,只好一遍遍地告诉他们“不拆迁”了。
  与“谦祥益”其他人一样,高慎昌家也是几代人工作在“谦祥益”。1936年,他的父亲进入“谦祥益”当学徒,1979年,高慎昌也像父亲一样,到了“谦祥益”这个老字号。
  “以前‘谦祥益’招伙计,要求严着呢。每两年一次,由柜头推荐参加面试,长相要俊秀,还要能写会算,而且知道礼让进退。因为是山东买卖,一般要老家周村人士担保。”董文虎说。
  到拆迁之时,董文虎已在“谦祥益”足足干了36年,高慎昌也干了27年。“谦祥益”在职的员工有52人,还有退休人员88人,他们的命运无不和“谦祥益”连在一起。
  现有人员如何安置?退休职工生活怎么解决?火燎眉毛之际,董文虎和高慎昌向相关部门进行紧急呼吁:“谦祥益”属于保护文物,请求“铲下留店”!
  在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新闻媒体等各界的质疑声中,有关部门开始在“谈判”桌前坐了下来。当时“谦祥益”每年的收入已达400多万元,有关部门给的条件则是:要么给你1200万元,你不再回迁;要么按照1200元/平方米的标准赔偿损失费和25元/平方米的标准给予安家费,两者相加,1300多平方米的老店付搬迁及其损失费180万,两年后,可以有条件回迁原址。
  对于“谦祥益”而言,这两个条件都是赔本的买卖。选一次性补偿1200万元,那选新址造新房等所需的费用远远高于这个数;选第二套方案,同样不划算。
  董文虎和高慎昌犹豫不决了:他们真的害怕拥有百年历史的“谦祥益”,毁在自个儿手里,那岂不成了千古罪人?
  与“谦祥益”的景况相同,创建于光绪年间,拥有130年历史的“爆肚冯”,以及“徐记褡裢火烧”等老字号,也出现了“粉丝”簇拥,挥泪而别的场面。
  拆迁消息公布那几天,“爆肚冯”门前每天中午都会出现三四百人排队的“盛况”。人们无法忘记“小六国饭店”的故事:那是爆肚冯”的第三代传人冯广聚的爷爷,当年把“爆肚冯”迁到前门外时,与爆肉马、烫面饺马等5家组成了一个小吃店,被当时各界誉以“小六国饭店”。

 
编辑:翎翾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8-07-28


2008年01月(《小康》)


2008年02月(《小康》)


2008年03月(《小康》)


2008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