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8年06月《小康》
  栏目:文化
柏杨——那个给我们竖镜子的人走了

★文 /《小康》特约记者 张弘

  柏杨虽然已经逝去,但是,他对中国人国民性的批判,对“酱缸文化”的分析并未终结。
  著名诗人邵燕祥认为,柏杨的成就决不限于一本《丑陋的中国人》。甚至也不限于《白话资治通鉴》和《中国人史纲》。但是,柏杨提出的“酱缸文化”丰富了我们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学者徐友渔说,“上世纪80年代‘文化热’的时候,《丑陋的中国人》及其提出的‘酱缸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并引发了一些风波。我当时感到,他这些观点对我非常有启发,对他的观点总体也比较赞成。他把问题看得那么尖锐,对本民族劣根性深恶痛绝的解剖,我觉得正是因为他爱之深才责之切,从这点说,我觉得他比一味说中国文化好处的人更爱国。柏杨在台湾社会发生巨大变化后的态度也非常值得关注。有些人不理解,对柏杨进行了批评,我很不以为然。我觉得,柏杨在分清是非和道义之后的和解举动很了不起。柏杨除了激烈批判之外,对于推动一个社会在向现代化和民主、宪政转型方面,他对一个时代脉络和自己理想方向的把握都是很好的。”
  柏杨著作出版人、台湾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荣文与柏杨相交近30年,他认为,“柏杨封笔之前,给大陆版《柏杨曰》新写的序言里面有两句诗,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是他自己一生最好的注脚。”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8-06-11


2008年01月(《小康》)


2008年02月(《小康》)


2008年03月(《小康》)


2008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