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7年08月《小康》
  栏目:时政
丢失的大武汉

★文 /《小康》记者 李婕 杜娟

  武汉基本上没有面向世界市场的产品,外商投资的目光较少瞄准武汉,在境外资本大举进入中国的时候,武汉却是门可罗雀,异常冷清,全球500强企业仅有30余家小规模进入武汉。
  武汉是中西部的金融中心,却没有通过大规模的资本运作推动城市和产业的发展。武汉国有企业的改革与改造始终在等政策要资金,完全未能利用资本市场的“四两之力”拔动产业发展的“千钧之鼎”。二十年来武汉基本处于贫血状态,走得跌跌撞撞。
  与政策擦肩而过
  发展战略非均衡论,一直是专家学者们分析“中部塌陷”和武汉退步的一个相对一致的观点。
  上个世纪70年代末中央重点发展珠江三角洲,80年代末倾力打造长江三角洲,90年代中重点建设京津唐及渤海三角地带,90年代末实施西部大开发,2003年又提出了振兴东北,“所有的政策措施似乎都与武汉有关,也似乎都与武汉擦肩而过,武汉成为政策边缘化城市。”一位长期生活在武汉的学者对记者说。
  探讨武汉这20多年来的衰落,不能脱离开中部塌陷的背景。“中部是被遗忘的角落”。
  确实,这么多年来,国家每设立一个经济特区,每实施一个区域发展战略,也一定会给予一系列配套的优惠政策。“中部崛起战略”是国家最后一个提出来的区域经济战略。“或许如果不是中部发展严重滞后,己成塌陷之势,说不定还要继续被遗忘下去。”采访中,一位多年生活在武汉的老教师略带情绪地说。
  回顾1979年以来国家的区域发展战略实施过程,就是中部、湖北和武汉被不断边缘化的过程。武汉的命运其实正是中部地区命运的一个剪影。
  而这个政策性的宿命,被认为是中部塌陷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一批以深圳为代表的四个经济特区和第二批以上海为代表的14个沿海城市以及海南岛的开放,给武汉带来的负效应是明显的——在经济资源配置过程中,内地各种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技术知识资源向沿海开放城市流失。内地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也相应显著下降。
  “优先发展东南沿海城市的‘大政策’,让近代史上最早开埠的中部核心城市武汉,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潮流中,迟了十几年。”
  虽然目前还存在中部经济这个名词,但中部诸省之间传统意义上的经济联系似乎正在解体——江西在加强和浙江、福建的经济联系,湖南主要是融入大珠江三角洲,安徽与江苏、上海频繁往来接触。湖北和河南则是依旧徘徊。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7-08-30


2007年01月(《小康》)


2007年02月(《小康》)


2007年03月(《小康》)


2007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