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6年03月《小康》
  栏目:社会惊视
“知识青年”再“下乡”

★文 /张亚

西沥津村和鱼子村都是当地经济比较发达的村庄,以民俗旅游、果树栽培为特色。李仲才表示,无论是村民还是村干部,对他们评价都不错,他们在这个职位上,无论是帮助村民学习农业技术、电脑,还是深入田间地头组织活动都很投入。

  作为首批“大学生村官”,李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承:“要搁两年前,这事我也不敢想。其实,我也是农村孩子,就在平谷长大。念书的时候一门心思就是想考出去,离开大山,到城里去。大学毕业两年,换过两次工作,都是北京市里的公司和企业⋯⋯动了到村里当助理的念头,有些偶然。我经常关注家乡平谷的新闻,在网上看到了招聘村委会主任助理的信息。犹豫了一个多月,还是报了名。在城里的公司做得很不错,家里人不理解,我为啥要回农村?但是我明白,农村天地广阔,有挑战也有机遇。我是农村人,想为农民做点儿事。”

  “知青下乡”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曾经多次组织大批的城镇知识青年到农村和边远地区安家落户,其持续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远实属罕见。也正因为如此,“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在共和国的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50年代中期,随着中国城市就业压力的增大,国家开始鼓励部分城镇知识青年支援农村和边疆建设,共青团中央先后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十多个省市组织了青年自愿垦荒队,到1957年底,城市上山下乡青年已近8万人。1958年,由于“大跃进”运动的兴起,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项工作暂时停止。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的1968年,《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最新指示,从此,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抱着极大的革命热情,投身于中国幅员广阔的农村和边疆。

  从1977年开始,“知识青年”中的一部分人有机会参加高等学校的招生考试。1979年后,大批的知识青年陆续返回城市,历时20余年的上山下乡运动逐步结束。

  据统计,从1968年到1978年的十年间,中国参加上山下乡运动的知识青年达1623万人,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山西等边远省区。


  《小康》2006年第03期

 
编辑:赤子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6-03-12


2006年01月(《小康》)


2006年02月(《小康》)


2006年03月(《小康》)


2006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