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6年03月《小康》
  栏目:社会惊视
“知识青年”再“下乡”

★文 /张亚

  观念的转换很重要

  很多人都还记得河北农业大学的“一村一个大学生工程”,该校曾选拔农村人才免费进大学校接受脱产学习,毕业后依协议回村工作,成为村干部、科技示范户或村龙头企业带头人。当时这一做法得到农业部的赞赏,曾要求向全国推广。可是,2005年第一批201名毕业生回村后,大多数人找不到合适的位置,所用的知识、改变家乡贫困面貌的抱负都没有机会施展,这批学生最终回村的不足10%,大部分到城市打工去了,“工程”初战宣告失败。那么,今天的大学毕业生又该如何将所学所知运用到农村广阔的土地上呢?

CFP381505924.jpg

  在谈话中,王忠强多次对记者说:“我是真正愿意在农村工作的”。他说:“如果我担任村官助理,在前两个月,我不会轻率地拿出什么计划。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实际,拿我们学的那些空洞的理论去套实际,是行不通的。如果我这么做,只会出错误。”

  这个说法与刘老石的支教经验互为印证。结合自己组织支教的经验,刘老石对大学生当村官这件事的未来并不是特别乐观,“前两三个月,学生们能靠农民的喜欢过日子,因为我们的学生一般比较谦虚,对老乡比较客气,与他们相处很好。但逐渐的,学生们的弱点暴露出来了,包括吃苦精神,包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需要时间来适应也需要很好的引导”。

  对于村一级基层政府怎样让大学生发挥所长,留住大学生为农村服务这个问题,刘老石认为,“关键是怎样做好,不然的话,学生终究会选择离开,这项措施就变成了将待业延期。”关于怎样才叫“做好”,他认为在挑选大学生的时候,要慎重,要看他们是不是诚心诚意为农村奉献。此外,大学生与农村相结合的整体思路、上岗前的培训、配套政策支持也很重要。“这些做好了,可能80%会留下来,20%离开,反之,80%会离开。”刘老石做出这样的预测。

  肖勇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说,政府的引导与学校的教育比较重要。学校要通过引导提高就业质量,把真正优秀的大学生挑选到基层去,而不是把路走歪了,把考村官当成那些难以就业的学生的出路,这样就与政府的初衷背道而驰了。而村一级政府也应该真正做到引导大学生“因地制宜”,为其提供有利的发展空间,这样最终才能达到双赢。

  从“平谷经验”来看,只要有配套的政策,大学生在基层还是能够潜心工作并发挥自己特长的。去年四月,平谷县山东庄镇接收了两名大学生,一名是本区籍的李朋,另一名是李国良,原籍河北邢台,分别分到西沥津村和鱼子村,都是担任村主任助理。该镇的组织部部长李仲才告诉《小康》:“他们做得很安心。”

 
编辑:赤子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6-03-12


2006年01月(《小康》)


2006年02月(《小康》)


2006年03月(《小康》)


2006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