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5年07月《小康》
  栏目:小康文苑
清朝宁波盐粮案始末

★文 /翟青平

  一县同反?

  百姓抗官,肯定是出于万般无奈,但官府不管,总要进行弹压。按照《大清律例》,“抗粮聚众”,为首的要处以“斩立决”;如果“哄堂塞署,逞凶殴官”,为首的要枭首示众,就算是胁从,也要“杖一百”。这烧毁府县衙门,更是形同造反。最糟糕的是,就在这个时候,广西永安的太平军已经势如破竹,准备相机北上了。这种紧要关头,官府至少也得敷衍了事才行,不然很容易引发连锁反应,弄得局势不可收拾。

  好在这一回,官府的动作颇为迅速,并且已然做出两手准备:先是八百里文书急调江山县令段光清到鄞县赴任;随后,浙江省由臬台调兵,带队前往宁波镇压。

  段光清乃是浙江能员,先前历任建德、慈溪、海盐等县知县。在慈溪任上时,宁波知府曾经委派他到鄞县东乡采勘引地,受到乡民执香欢迎。

  接到调令,段光清当即起身。路上,他顺道去拜会了一下绍兴府,大家谈起怎么处置这次的群体事件,都说用兵恐非上策。

  很快,段光清抵达宁波。宁波知府姓毕,这时还没起床,说是昨夜出巡,一夜未睡。暂时主持鄞县工作的是高县丞,段光清听他把近来的事情细细说了一遍。第二天,段光清就前往四乡劝谕乡民。

  却说自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宁波就被迫对外通商。西洋国的领馆在宁波甬江北岸,城内有天主堂,南门外有洋人住屋。日常之中,难免相对,偶尔也有所接触。但无论如何,洋人非我族类,因此除了官府所说的极少数“奸民”外,鄞县百姓对世界、对时事其实所知不多。只要生活还过得去,人们乐得奉行不接触的政策。至于惹事生非,顶撞官府,更是闻所未闻之事。

  当然,变化也并非没有。据段光清观察,“宁波自夷人通商以后”,武官骑马上街多不戴顶。为什么呢?因为“人多笑之”。人们嘲骂这些武官,一遇夷人,就弃顶逃命,而见了百姓,却戴着顶子耍威风。再后来,清廷因为财政困难,裁减了马粮,武官连马也没得骑,更添笑柄。

  不过这些还都是闲话。事实上,鄞县乡民也感到这下闹大了,人心惊惶,时刻担心官府报复。段光清针对这种担心,下乡只带一书一差,书役负责传话,差役手执官牌。如此这般,百姓才略为安心。

  段光清问:“事已至此,你等真要一县同反吗?”

  乡民纷纷说:“不敢反。之前因为听周祥千说有红白两封名目,太不均平,故进城请平粮价。”

  段又道:“衙门都烧了,还说没反?”

  众人惊恐起来,问:“如何是好?”

  段光清说:“你等各自为谋,呈明某乡、某村,某月、某日并未入城滋事,且申明情愿照常完粮。如此办法,将来官拿周祥千,或省中即有兵来,都与你等无关。”这真是分化瓦解的高招!

  不到五天,段光清共收东、西、南、北四乡呈文三百八十余纸。鄞县乡民在书面上跟周祥千划清了界限。假如这事不再起什么波折,则钱粮开征之日,即是周祥千归案之时。正当分化策略初见成效,浙江臬台统率兵勇已到宁波。

 
编辑:赤子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5-07-12


2005年01月(《小康》)


2005年02月(《小康》)


2005年03月(《小康》)


2005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