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7年08月《小康》中旬刊
  栏目:专题策划
太空中“中国制造”越来越多

★文 /韩静

中国人未来的太空房间

  建造较大规模、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是中国载人航天发展战略的第三步。中国的空间站技术,虽然在上世纪80年代的863计划问世之初,就开始前期探索,但真正正式研制,仍是在载人飞船基础上演变而来。
  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同时也代表中国已经拥有建立初步空间站,即短期无人照料的空间站的能力。
  在此之后,继“天宫一号”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为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个空间实验室,它的机体设置是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备份的基础上,根据“天宫二号”的任务的需要改装研制而成。规模与“天宫一号”基本一致,也是一个长期在轨自动运行、短期载人的飞行器,是我国建造空间站之前进行技术验证的重要阶段。
  它的主要功用是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打造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发射时释放伴飞小卫星。
  据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系统总指挥高铭介绍,目前“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相关科学实验和应用试验已获取了丰富的实验数据和成果,在空间科学前沿探索与应用相关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这些突破包括冷原子物理、量子物理、天体辐射源本质等空间科学前沿探索,光学遥感、微波遥感、微小卫星等空间应用技术领域以及遥感应用等方面。其中,包括两位航天员景海鹏与陈冬亲自参与的科学实验项目。
  那么,中国为什么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建造自己的空间站?对这个问题,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学院焦维新教授说:“造船是为了建立空间站,建站是为了科学实验,这就是我国自主建立‘天宫一号’‘天宫二号’空间站的原因。”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履谦的解释则更直白,他表示,空间站是航天事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它代表了一个国家的航天国力。“如果我们现在不去掌握这项技术,等到需要使用空间站时再来建造就会落后了。”

这是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内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塔架(2016 年11 月3 日摄)。

 
编辑:容与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7-08-13


2017年01月(《小康》中旬刊)


2017年02月(《小康》中旬刊)


2017年03月(《小康》中旬刊)


2017年04月(《小康》中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