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0年12月《小康》
  栏目:文化
《赵氏孤儿》千年成长史

★文 /《小康》记者 罗屿

  《赵氏孤儿》不仅在国内传唱颇广,也是第一部传入法国的中国戏剧。1734年在中国居住多年的法国传教士马若赫,在巴黎的一本杂志上首次发表了《赵氏孤儿》的片段译文,之后,当地的法文杂志《中国通志》上又全文刊载。
  这些文字刚巧被对中国文化深感迷恋的法国启蒙运动领袖伏尔泰看到,“搜孤救孤”事件经其改编成为全新歌剧《中国孤儿》。
  剧中,伏尔泰把时代背景重新设置,将原版中的春秋时代,改为宋元易代之际。在伏尔泰看来,宋朝遗民代表着文明的儒家文化,而元朝统治者则代表野蛮文化。《中国孤儿》题目下的副题“孔子的五幕伦理学”,很明显告诉人们,伏尔泰是在借这一戏剧,展示他向往的儒家文化的魅力。1755年,伏尔泰编写的《中国孤儿》在巴黎国家剧院公演,年过七旬的伏尔泰忍不住上台客串表演一把。
  大概正是国内外对孤儿故事的倍加推崇,在其艺术演进中,还出现了许多与之类似的“翻版”作品。“陆文龙”的故事便是其一,其背景是宋金之战。陆文龙本是宋朝潞安州节度使陆登之子,金兀术攻陷潞安州后陆登夫妻双双殉国。金兀术将还是婴儿的陆文龙和奶娘虏至金营,收为义子。
  陆文龙十六岁时,成为骁勇异常的金营大将,屡屡把宋朝岳家军杀得大败。引得岳飞也不禁感慨:“番邦出了陆文龙,此乃天亡我大宋也!”这时,岳飞手下将领王佐,决意要让陆文龙明白身世,引他归宋。
  京剧中那出《断臂说书》讲的就是这个故事。而豫剧《王佐断臂》则借鉴《赵氏孤儿》程婴的手法,让王佐面对挂图,对陆文龙讲述他父亲为国捐躯的忠良往昔。而得知真相的陆文龙也如赵氏孤儿一样,听后如五雷轰顶,高呼“生在世上无颜面,认贼作父辱祖先。地上拾起龙泉剑,我杀了仇人同归阴间!”于是,他大义凛然、义无返顾地杀掉了过去的父亲,如今的仇人。
  无论赵家孤儿还是其“翻版”陆文龙,我们的英雄在明辨正邪方面总有着太清醒、太冷酷的认识,在人性方面却似乎有所欠缺。相比较,英伦三岛诞生的那部复仇戏剧,主人公背负着杀父之仇,但他的左思右想、延宕不前反倒让人觉得性情丰满,这或许正是经典剧目《哈姆雷特》更为贴近人性的所在。
  
  子虚乌有的想象?
  在与《哈姆雷特》拿来做比时,很多人觉得,赵氏孤儿的故事再残忍,也是取材自真实史实,元代纪君祥进行艺术创作时,参照最多的恐怕就是司马迁那部史家巨著《史记》。
  但历史的玄妙正在于,它永远都是一道难解的谜题,而不是一个个确定无疑的答案。在司马迁抛出这个血淋淋的故事后,历代学者们一直在考察赵氏孤儿的真伪。
  在人们考究的过程中遗憾地发现,程婴和公孙杵臼似乎只是彻头彻尾的小说式人物。因为,《史记·晋世家》对二位义士只字未提,《韩世家》仅有寥寥数字,唯有《赵世家》出现了两位志士的英雄壮举,但写得还戏剧性颇浓。于是,难免有人揣度,司马迁不过是在书写“历史”时,融进了他个人的人生理念和道德取向。
  另外,对于纪君祥在元剧中塑造的那位烈女——庄姬公主,司马迁虽然没像剧作家一样把她描绘得刚烈侠义,却也隐掉了她的一些品性。《左传》中就有如下记录:鲁成公四年(前587年)“晋赵婴通于赵庄姬”。循着这条线索,人们发现庄姬才是这起人间惨剧的始作俑者——赵氏灭族惨案不过是祸起萧墙。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0-12-15


2010年01月(《小康》)


2010年02月(《小康》)


2010年03月(《小康》)


2010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