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0年12月《小康》
  栏目:封面故事
进城!四亿人的身份之变

★文 /《小康》记者 孙晓青

  增大包容性 降低“入市”门槛
  又到了冬天,对做建筑工人的王刚来说生活变得更苦。他记得去年北京的寒冷,他和工友们住在工棚里,没有暖气,每天都在吃馒头和大白菜,喝着凉水。“不是说城里室内温度不能低于16度,但这跟咱们完全没关系。”王刚苦笑着说。虽然在为城里人建房子,但自己能拥有一套是他无论如何都不敢想的事情。
  对于很多农民工来说,住房梦想是很高的一道门槛。根据国家统计局农民工监测调查,目前,12.3%的农民工住在工棚里,7.1%的农民工住在操作间,33.7%的农民工住在工作单位提供的集体宿舍,15.7%的农民工与别人合伙租房、17.1%是独自租房,另外11.3%的农民工住在家里或寄住在亲友家,只有0.8%的高收入农民工在城里圆了住房梦。
  从统计局的另一组数据不难看出原因,2009年度全国农民工月平均工资1417元,这个水平比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月收入1431.25元还少14.25元。也就是说,一个农民工把他的全部收入用于自己一个人的消费,还达不到城市人均消费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下,购房绝对是一个遥远的梦。
  在《小康》杂志的调查中,探究农民工在城市生活遇到的最大困难时,48.5%的参访者认为是社会保障不健全,农民工得不到应有的待遇。上海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左学金指出,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他们在统计上已经成为了城市的常住人口,但是在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方面不能获得与城市户籍人口同等的待遇,不能成为城市的市民。他将这种农民工只有空间流动而没有社会流动的现象称为浅度的城市化。
  在他看来,浅度城市化和城市的包容性不足有关,关键是要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劳动力资源,特别是进入了城市但没有取得城市户籍的那部分劳动力,他们要被城市所包容,不是用财政来包容,而是用公平竞争的法则包容他们。他建议提高城市常住人口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这里面涉及到财政的,比如说教育,如果达不到最低标准的,用财政转移支付。还有就是重新设计社会保障制度。政府转变职能也很重要,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公共服务、鼓励制度创新的基础上面。
  农民工的进城之路并不容易,降低“城市梦”的门槛和成本,才能最终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家,真正融入城市生活中。  
  调查显示,70.1%的参访者对农民工群体表现不关心、不热心;47.8%的参访者承认,提到农民工他们会联想到一些负面现象,认为这是一个贬义词。
  中央一号文件中的“农民工”
  2004年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全文公布,这是建国55年来中央首次就农民增收问题出台文件。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文件重点强调了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城乡就业公共服务网络,为外出务工农民免费提供法律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逐步建立务工农民社会保障制度。认真解决务工农民的子女上学问题。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到加强农民转移就业培训和权益保护。进一步完善农民外出就业的制度保障。做好农民工就业的公共服务工作,加快解决农民工的子女上学、工伤、医疗和养老保障等问题,切实提高农民工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

 
编辑:翎翾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0-12-10


2010年01月(《小康》)


2010年02月(《小康》)


2010年03月(《小康》)


2010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