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0年08月《小康▪财智》
  栏目:学院
米塔尔:印度财富之神的分合之道

★文 /《小康·财智》编辑部

  雄鹰试翼
  1976年,拉尔·米塔尔成立的Ispat钢铁公司已经初具规模,但由于精力不济,有一块印尼的土地空了两年多,项目也未建成。此时,大儿子米塔尔已经长大成人,父亲决定给他一个考察与锻炼的机会,一举两得。
  1976年,26岁的米塔尔奉命前往印尼。正是借助这个机会,未来的钢铁之王从此踏上传奇的钢铁之路。
  父亲的原意是派他来卖地,但看到地之后,米塔尔对周边商业环境认真调研后,最终建议父亲保留此地,并兴建一座钢铁厂。同时,他向父亲毛遂自荐,留下来亲自督办钢铁厂项目,一试身手,父亲也同意了他的请求。
  1977年,米塔尔家族第一座海外钢铁厂Ispat Indo落成,米塔尔有了第一个独自表演的舞台。为经营好Ispat Indo,他每天至少工作12个小时,有时工作14小时,甚至更多。
  出于削减成本的不懈追求,米塔尔觉得进口原料太贵,于是寻找廉价的替代品。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次实验,他成功开创直接还原铁技术(DRI),以DRI替代进口废钢,使炼钢成本大幅度降低。此术至今仍是是钢铁业重大创新之一。
  在技术创新的同时,米塔尔又借Ispat Indo舞台,将团队管理、财务控制等基本功全部练扎实。随着米塔尔一手将Ispat Indo打造成印尼最大的私营钢铁厂,他本人也从一腔热血的钢铁青年变成远近驰名的炼钢高手。
  羽翼渐丰的米塔尔需要一个更大的舞台。1982年,机会悄然到来。
  这一年,Ispat Indo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位于特里尼达岛&多巴哥岛的Iron & Steel公司出现危机。Iron & Steel是两岛最重要的国有钢铁厂,一直为米塔尔的Ispat Indo提供废钢等原材料,但由于经营不善,年亏竟达8000万美元,当地政府对Iron & Steel束手无策,决定私有化。
  机会难得,但是米塔尔缺少足够的资金将其买下,父亲对这桩交易也不看好,不予支持,使他陷入两难。
  聪明的米塔尔不得不另谋出路,他找到特里尼达岛&多巴哥岛政府负责人,希望先租下钢铁厂,租约5年。如果5年后他能把各项经营指标达到一定标准,就有权从政府手中买下钢铁厂,政府欣然同意。
  米塔尔接手后,连施三项手术。一是更换管理团队,直接将钢铁厂高层换血,印尼团队上岗。二是技术改造,采用他在印尼独家摸索的直接还原铁技术,使钢铁厂原料成本降低近50%;三是精确成本管理。三大手术实施后,Iron & Steel奇迹般地当年扭亏为赢,1989年,按照原定协议,顺利将Iron & Steel买下。至此,米塔尔又从炼钢高手再度升级,成为扭亏专家。
  米塔尔把自己在印度尼西亚的岁月,形容为“能量爆满的10年”。在印尼取得巨大成功之后,米塔尔决定进一步在国际舞台上寻找机会,自此踏上缔造钢铁王国的征程。
  兼并称王
  1992年,墨西哥第三大钢铁厂Sicartsa钢铁厂陷入困境多年。政府先后请来美国顾问、德国专家进行救治,结果都无济于事。无奈之下决定私有化,米塔尔闻讯赶来,经过几番商讨,以2.2亿美元将钢铁厂盘下,不仅出价只有墨西哥建厂成本的十分之一,而且只需要出2500万美元现金,其余由墨西哥政府发行债券。
  米塔尔捡了个大便宜,但这种便宜不是谁都敢捡。米塔尔的勇气除了来自印尼炼就的直接还原铁技术、成熟优秀的团队,还因为他在救治Iron & Steel的过程中,又创造出微型炼钢炉,手中又添一张王牌。
  接手墨西哥的Sicartsa后,米塔尔照样三管齐下,一年后,Sicartsa起死回生,五年后,Sicartsa成为墨西哥的工业明珠。米塔尔也相应成为走衰的国际钢铁舞台上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并成功打进美洲。
  墨西哥Sicartsa钢铁厂成为米塔尔全球布局的重要棋子。因为墨西哥是美国的前院,美国则是全球钢铁业的制高点。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0-08-29


2010年01月(《小康▪财智》)


2010年02月(《小康▪财智》)


2010年03月(《小康▪财智》)


2010年04月(《小康▪财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