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0年08月《小康▪财智》
  栏目:财智人物
青岛港的掌舵人常德传

★文 /《小康·财智》记者 范颖华

  常德传认为,青岛港要做的就是让客户和货主一提到“青岛港”三个字,就会想到这是个讲信誉的地方,一听到“青岛港”就会立即联想起青岛港的优质服务,一提起“青岛港”货主就竖大拇指,愿意自己的货物从青岛港走。
  在青岛港,曾经有这样一个例子。一条装载19万吨水泥的孟加拉国船,货主在装车时使用手钩,但是船方提出水泥包不能有一个孔,否则就全船退货。于是青岛港就发动员工逐包检查,更换了3206袋的包装,许多工人的手、胳膊都磨出了血泡,但是终于将30万包水泥及时、优质地装上了船。
  独特企业文化
  常德传很赞同现代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对管理下的定义:“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任务,而激励与组织人力资源是领导力的范畴,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
  常德传认为,管理创新怎么做?首先一个是要有我们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像人一样,一个人没有思想、没有信念,这个人就没有灵魂。“办企业也就办人,企业的核心是人的问题,在这个问题大做文章,我们员工通过企业文化的熏陶,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愿景。我们青岛港要打造北方航运中心,我们能够成为最大的航运中心,能够成为中日韩经济圈中航运的中心。这是我们全体员工的共同愿景。”常德传说。
  在具体工作中,青岛港上下提倡要有三大使命——“青岛港干什么?三件事,第一是精忠报国,第二服务社会,第三造福职工,是青岛港企业存在的价值。”
  在上任之初,常德传就到码头装卸一线调查,工人一个月工资200块钱,连吃饭都不够,住房更是问题。当时2000万吨吞吐量5000人可以做好,但实际员工达到16000多人。“我们的自主创新从哪儿开始?就从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开始,让他通过转岗分流,鼓励创业。同时收入向一线倾斜,当时出现了我们一个装卸工人比我们一个处长收入高,这样一来他觉得有主人公地位。”
  据《小康·财智》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在青岛港,24000多名员工,6000名离退休同志,每个人过生日都赠送蛋糕,小小蛋糕凝聚了亲情。涨工资不仅给在职同志涨,而且给离退休老同志涨补贴。让在职工人感觉到将来老了以后能够有港口的关心,大家向心力凝聚力更加增强。
  在常德传看来,农民工同样是港口发展的主力军,要创造条件继续让他们实现“由技能匮乏向又红又专、由挣钱吃饭向实现价值、由短期务工向当家作主、由打工者向新时期产业工人”的“四个根本性转变”。
  7月14日, 青岛港25位农民工弟兄光荣地被青岛港集团聘为首批具有不同技术等级职称的装卸工人。在装卸工中评职称,青岛港在全国首开先河。
  以技术促低碳
  在通过开启生产效率“秒时代”后,青岛港实现资源节约最小化。据介绍,青岛港集装箱、矿石装卸效率是世界港口第一,两个集装箱的泊位等于世界第二位大港日本神户港三个泊位的吞吐量,一个20万吨的矿石码头干出了两个码头的吞吐量,现在用占全国1.8%的岸线,干出了6.9%的吞吐量,用1亿吨的能力干出了3亿吨的吞吐量,用350万标准箱的能力干出了1000万标准箱的。
  青岛港成为国家首批国家环境友好的6家企业之一。在2009年世界港口节能减排大会上,常德传作的演讲,受到了世界各国港口的赞扬。
  常德传认为,港口是能源消耗的大户,也应当成为节能减排的大户。
  过去海港集装箱轮胎吊每台每年要消耗10万多升的燃油,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280多升,躁声的污染达到94.3多分贝。在发动员工技术创新后,在青岛港优秀工人许振超的带领下,开展技术攻关,采用清洁能源,又名“油改电”的技术项目,使单箱能耗下降了40%以上,单箱的成本节省了70%以上,基本实现了废气的零排放。这项技术在国内外十几个港口200多台设备上得到了推广和应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0-08-18


2010年01月(《小康▪财智》)


2010年02月(《小康▪财智》)


2010年03月(《小康▪财智》)


2010年04月(《小康▪财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