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0年08月《小康》
  栏目:封面故事
中国灾害应急体系之变

★文 /《小康》记者 李秀江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刘铁民认为,一个完好的国家应急体系,必须具备灾害处置方面的完备法律,我们有《突发事件应对法》,但配套法规几乎是没有。“就像汽车一样,有很好的发动机,但是没有轮子是不行的。”  
  另外,虽然中国有了总体应急预案,但是还没有形成管理系统和应急准备预案,它不能形成一个非常稳定的框架结构。刘铁民建议,“国务院修订总体预案的时候,一定要关注顶层设计。”
  “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
  救灾物资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调运到灾区,是考验一个国家应急能力的重要一环。因此,救灾物资要有一个常态的储备,“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
  早在1998年,中国就建立了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制度,其后在全国共设定了10个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但10年之中,物资储备不足、品种较少、储备库分布不均的弊端越来越突出。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帐篷储备不足成为这次灾害救助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据统计,地震后的第10天,帐篷缺口为90万顶,按照民政部的采购计划,至少还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为此,国家主席胡锦涛亲自赶赴浙江两家生产帐篷的公司,也只解决了8.6万顶帐篷的民政部紧急采购订单。同时,外交部两次向国际社会呼吁,希望国际社会优先紧急提供更多帐篷援助。
  “储备不足,品种较少,在汶川大地震中,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并未充分展现其战略意义。”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高建国事后评价说。
  根据规定,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由当地省级民政部门实行代储管理,主要承担特大灾害物资救援。
  中国最早设立的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中,唯一指定的储备物资只有帐篷一项。储备物品种类单一,而且储备库分布不均,天津、沈阳、哈尔滨、合肥、郑州、武汉、长沙、成都、南宁、西安10个代储点,大都分布在中国的东部和中部,整个西部只有西安和成都两个。
  更为严重的是,这10年之中,有些代储点的监管和维护日渐松懈。
  1998年被首批确立的某中央救灾物资代储点,当地民政部门却将仓库用地建起酒店,地下室用作储备库;在另一个省份的储备库建设用地竟然盖起了职工宿舍。而在己建成的储备库中,管理无绪、专业人员不足、维护资金短缺等问题也使得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功能弱化。
  经过2008年汶川地震的考验,有关部门开始反思中央储备救灾物资中存在的问题。2009年,民政部对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重新规划布局,数量由原来的10个规划增加到24个,但多数都在规划或在建之中。
  今年5月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昆明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号称是中国目前已建成的规模最大救灾储备库:“可同时停放起降两架大型直升机;可满足70万灾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而在建中的成都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号称是中国在建中规模最大的物资储备库。
  救灾物资品种除了帐篷、棉被、救生衣、应急包、等物资,一些在建的救灾物资储备库,甚至将冲锋舟、橡皮艇、发电机、挖掘机等各类救援工具也列入其中。
  “储备物资的日常采购属于政府采购序列,但具体采购什么,采购物品的标准、规格都需要清晰的界定。”政府采购联合体秘书长李百超认为,“小到应急包、救生衣,大到冲锋舟、挖掘机甚至是直升机都可以采购,但有几个人懂得如何采购冲锋舟、挖掘机?更别说采购直升机了。如果监督不力,很容易出现花大钱办小事、暗箱操作、滋生腐败等问题。”
  另外,紧急状态下的应急采购更需要加快立法。李百超介绍,“应急采购是抢险救灾、战争状态以及应付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下的特殊采购,在采购过程中难免有较多的主观随意性,容易出现损失浪费和弄虚作假等问题,目前尚没有法律层面的制度对如何开展应急采购做出明确规范。”

 
编辑:翎翾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0-07-29


2010年01月(《小康》)


2010年02月(《小康》)


2010年03月(《小康》)


2010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