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9年11月《小康》
  栏目:文化
动画王国里的日本剪影

★文 /本刊记者 张旭

  汤祯兆认为,这种变化背后所隐藏的,其实是日本从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的演进。“在传统社会中,连结家庭关系的重要纽带是生产劳动,拥有较强生产能力的父母自然受到敬重和崇拜,因此也必然形成突出长幼尊卑的亲子关系。然而进入消费社会年代,可供消费的商品和娱乐信息获得了比生产劳动更高的价值,地位高的人物是拥有大量商品和能够制造娱乐的人物;在家庭关系中,父母与子女的地位则因此转趋平等,并逐渐形成朋友式的亲子关系。”
  就在《蜡笔小新》漫画推出的第二年,日本著名青少年问题专家千石保的《“认真”的崩溃——新日本人论》出版。尽管这本书并未论及《蜡笔小新》,但千石保却指出了反映在这部漫画中的社会现象。千石保说,在日本的学校里,没有人愿意当班干部,耍贫嘴的人却威信大增;而在漫画作品中,父亲已经成了作家难以处理的角色,因为在现代社会,父亲的价值已经一落千丈。“青年人喜欢‘朋友式的父亲’,明确无误地拒绝充任教育角色、高高在上的严厉的父亲。”
  “所以在《蜡笔小新》中,野原广志及美从来都没有任何教育理念或规条向小新展示,大体上即使小新有任何行为不当,两人均只以喝令停止作罢,而不会出现更激烈的叱责情况。”汤祯兆在他即将出版的新书《日本中毒》中如此写道。“另外,关于小新的故事,大家都在刻意回避一个事实,即先有不成器的家长,才会有怪兽孩童的出现。”就像片中,妈妈美禁止小新在吃饭的时候看动画片,爸爸广志则顺势将电视频道调到了女士内衣广告。
  哀伤也是一种美
  如今“小新”作者臼井仪人已去世,不成器的家长和怪兽孩童的命运将怎样,人们众说纷纭。但大家不希望它以悲伤结尾。因为,在日本动漫中,已有太多伤感的故事。
  悲剧色彩,其实是日本人所偏爱的精神体验,这与大和民族的“物哀”情结有关。日本文化专家叶渭渠、唐月梅在解读“物哀”时曾写道,“悲哀只是‘物哀’中的一种情绪,而这种情绪所包含的同情,意味着对他人悲哀的共鸣,乃至对世相悲哀的共鸣。这是一种同情的美。”
  传出封笔消息的青山刚昌,其作品《名侦探柯南》,多数故事的结局就带有明显的悲剧感:杀害社长的职员认罪时说,他按照社长的要求去投资,社长却把投资错误的责任完全推给了他,而且还以起诉相威胁;杀死了软件商人的女孩坦白道,三年前,被害的“混蛋”侵夺了她哥哥创办的软件工厂,绝望的哥哥跳楼自杀⋯⋯
  被害者永远在道义上应受谴责,杀人者虽能博得同情,但在法律上却是不可饶恕的。剧中,人在法律与道义间的两难困境,刚好呼应了日本民族心理中的那个“物哀”情结。
  或许,正是这种深入骨髓的“悲伤文化”,有关《柯南》的结局,在日本竟有这样一种猜测:故事完时,阿翌博士的真实身份——组织的最高头领终于暴露,灰原哀被组织枪杀,柯南虽恢复新一身份,但从此告别了步美、元太等朋友,孤身上路。一个本来交织着爱与恨、忠诚与背叛、勇敢与智慧的故事,大幕落下时,却只剩伤感。于是无数人祈祷,但愿那位屡传封笔的青山刚昌,终了时,别让人们只把泪痕留在脸上。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9-11-15


2009年01月(《小康》)


2009年02月(《小康》)


2009年03月(《小康》)


2009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