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9年07月《小康》
  栏目:时政
山海协作的浙江经验

★文 /《小康》记者 于莉娟

  “在对口协作过程中,刚开始各个地区都按照省里规划的结对地区寻找合作。但是,没过多久,市场主导占了上风。”浙江省协作办区域发展处处长韩海祥接受《小康》采访说,比如,省里原先确定常山和绍兴市的嵊州是协作伙伴,但由于两地的产业和要素资源不对接,合作起来比较勉强,而常山拥有的丰富的矿产和旅游资源,正是绍兴县和诸暨市一些企业的运作强项,于是双方一拍即合。
  丽水市的对口市为宁波和湖州,但丽水却积极利用地缘优势,引进了一大批适合在本土成长和扩张的温州、金华企业。“山海协作是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各方参与的开放平台,我们从不去强迫企业”。 韩海祥说,这是浙江省推动山海协作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原则,必须坚守。
  “对于产业转移,政府也只是引导为主,企业自愿才行。”他表示,虽然省里有产业指导目录,但这只是一种引导,你一定要在这里也可以,只是权衡之下,相信企业会有明智的选择。
  以杭州的一家玻璃企业为例,它原是一家大企业,杭州当年给予的财政支持也很大,但现在它的发展已经落后了,它的设备要升级,新的厂房要改造。而从目前杭州新的发展战略来看,会要求它退到欠发达地区去,以便空出来它所占有的颇具规模的厂房用地。因此,利用升级改造的机会,迁往他处是最好的选择。
  在市场机制的调控下,加上政府的牵线搭桥,企业主动参与山海协作工程的主观能动性越来越大。同时,近年来欠发达地区投资合作环境不断改善,企业跨区域扩张正在由政府引导下的自发变为市场调节下的自觉。
  保增长,促转型
  根据浙江省经协办统计,截至2009年3月,全省累计实施山海协作产业合作项目4797个,到位资金978.64亿元;累计实施山海协作新农村建设项目335个,到位资金8936.9万元;累计组织培训劳务22万人次,转移输出劳务46.18万人次;累计帮扶社会事业建设资金1.62亿元。实践证明,山海协作工程不仅成为推进浙江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载体,而且有力地推动了发达地区企业的跨区域扩张,特别有利于全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互促共进不仅体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理念,而且使浙江这个经济大省在发展中更显和谐。
  浙江省经协办副主任黄荣海对《小康》表示,山海协作既能促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又能促使发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它是一项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互惠互利的双赢工程。
  对于欠发达地区,通过山海协作,引进了产业项目,拓宽了人力资源增收途径,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更新了干部观念,有力推进了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近5年衢州GDP的增长,35%是靠山海协作的项目。”衢州市协作办主任姚小毛告诉《小康》,实施山海协作工程给衢州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2006年我们刚来时,衢州的出租车都是破破烂烂的。结果半年后出租车都换新的了,租住的小区里车也多了,现在更是不可同日而语”。浙江蓝苏氟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国楚切身感受到衢州的日新月异。
  数据显示,2002年以来,衢州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6%,丽水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0%,衢州、丽水、舟山三市2008年生产总值增速分别达到13%、11.8%、14.5%,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分列全省前3位。
  同时,实施山海协作工程为欠发达地区剩余劳动力就业提供了广阔舞台。近年来,欠发达地区引进的一大批山海协作企业提供了7万多个就业岗位,吸纳了大量剩余劳动力。衢州市2007年底山海协作项目的从业人员达到5.1万人,当年报酬7.1亿元,占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报酬增量的30.2%,实现了欠发达地区低收入群众的就业增收。丽水市通过与宁波、嘉兴合作共建山海协作劳务实训基地等方式,每年有组织培训后向发达地区输出劳动力1万人,显著增强了劳动力素质并有效提高了劳动收入。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9-07-13


2009年01月(《小康》)


2009年02月(《小康》)


2009年03月(《小康》)


2009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