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8年12月《小康》
  栏目:小康指数
武进:令人心跳加快的土地

★文 /《小康》记者 郭芳

  当中国以最快的速度成为了世界工厂的时候,人们终于发现,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要真正成为无可争议的全球制造业基地,不仅取决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当地政府的重商程度,更取决于当地民间经济活力的激发。
  沈瑞卿说,民营经济稳定性好,创新的意愿强。这正是武进未来的希望。
  当然,政府的重商情结对激发民间的创业热情也相当重要。当地政府一方面制定和出台创业扶持政策,不断放宽市场准入,降低创业门槛,放开投资领域,给予税收优惠,另一方面,政府自身也进行了一些优化投资环境的改革。2001年,武进区政府进行了第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2003年、2004年、2008年分别又进行了第二轮、第三轮、第四轮审改。通过四轮改革,削减了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使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民间经济活力焕发的结果必然是“藏富于民”。这比纯粹地追求GDP的增长显然重要得多。“只有创业,才能更多地形成小业主,进而形成较多的中等收入人口。”武进区委宣传部副部长范正洪接受《小康》采访时说。
  他们很乐意比较富民程度。2007年,武进城镇职工人均工资30355元,比上年增长20.7%,比全国平均水平24932元高出542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911元,同比增长12.2%;比全国平均水平的4140高出5771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39倍。这里的农民增收主要得益于发展家庭工业。因创业而跃居中等收入的小老板多,因失业而贫困的人口少,城乡差距相对较小。2007年,武进农村和城镇居民收入比为1: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3,和江苏全省平均水平1:2.5相比也要低很多。
  事实上,近些年,在“温州模式”大行其道的时候,苏南各地也都开始把富民优先作为发展的第一导向,大力实施以创业富民、产业富民等为主要内容的富民工程。
  但转身有快慢。
  一切着眼未来的竞争
  同其他东部沿海率先发展起来的城市一样,武进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环境与资源的困扰:一方面是人口密集,自然资源短缺,环境容量小;另一方面是作为武进经济发展基础的传统产业带来的高能耗、高污染的重压。
  重压之下,产业结构和布局结构的调整优化提上日程。2006—2007年间,武进共关停和取缔了406个污染严重、难以治理的企业和项目;对38家污染企业实施了限期治理;对500余家企业实施了提标改造;大力推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及环保、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等五大清洁环保型新兴产业发展,逐渐淘汰一批落后的传统产业。与此同时,加快优化工业布局结构,形成了横林地板、湖塘纺织、邹区灯具等一批国内知名度较高的块状经济,改变“村村冒烟、处处点火”的状况,大幅度降低了污染程度。
  “在发展的过程中,传统产业不能全部丢掉。传统产业在历史上有很大的贡献,在未来传统产业仍然要做贡献。但怎么做贡献?在现有的条件下,要抓紧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同时,另一手抓新型产业。”沈瑞卿说,目前,武进传统产业与新型产业已经基本平分秋色。但他的目标是,争取传统产业控制在40%以下,新兴产业争取占到60%以上。
  “武进产业结构的调整还是进步很大的。”范正洪认为,在逐步的调整中,武进已经显示出自己的特色。在武进的《加快五大产业发展的三年行动纲要》中要求,五大产业投入每年增幅都要达到50%以上,五大产业的投入占全区工业投入的比重要达到80%以上。到2010年,五大产业产值要占全区工业产值的60%以上,占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80%以上。
  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仍然是武进最重要的任务。显然,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8-12-17


2008年01月(《小康》)


2008年02月(《小康》)


2008年03月(《小康》)


2008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