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8年03月《小康》
  栏目:人物
柏迈高:美国商会的中国掌门人

★文 /《小康》记者 蒋卫武 摄影/《小康》记

  “我学相声已经8年了,现在还要天天听一听。”柏迈高说。
  柏迈高对中国文化是着了迷,他不但学相声,而且还学中国书法。“但是我不好意思把自己的字给别人看,怕写得太难看了。”他告诉记者,他的儿子已经练得一笔好书法,于是他曾要求儿子教自己。从小长在商业环境中的小孩也懂得经济规律,必须劳有所得,于是要求父亲以50元/小时的价格来付酬,但小孩并不精明,很快在父亲的讨价还价的攻势下减到5元/小时。说到这里柏迈高忍不住笑起来。
  “相声里经常会需要唱腔,那你是不是也学习京剧,喜欢京剧呢?”
  “是呀,京剧我也喜欢。”回到美国,柏迈高总是聚会中的明星,那些美国人会艳羡他竟然懂得古老文明国度的国粹。表演是不能省的。
  “不过,相声可以,京剧太难了。”柏迈高回答,神色中有些许的难为情。
  柏迈高认为相声是中国人的幽默方式:“我喜欢幽默,也喜欢笑,我觉得通过这个幽默可以了解我的中国的朋友对哪些事情感兴趣,哪些事情觉得幽默,他们的思维方式是怎样的。”
  或许在说相声时,他是轻松愉快的;在学习中国书法时,他愿自己能够龙飞凤舞;但到了最终他总是会追问一个问题:中国是怎么样的国家?中国人是怎么样的人?他希望通过学习中国的文化,来让他这个一贯以美国思维行事的人去理解有五千年文明积淀的国家与人们。
  对于中国人的性格特点,柏迈高有不少困惑,但他总会尝试“去理解”,而不会空发牢骚。他是化学专业博士,本来应该在实验里将一些试剂放在在各类烧杯、试管中进行实验,查看结果。但他在那个时候就表现出对人的气质性格研究的兴趣,他会将实验人员进行各组搭配,看哪种组合更高效。显然,今天他又把这种兴趣移植到中美企业的合作上来了。
  先接受,再理解,是柏迈高这位“中国通”在处理文化冲突上的思维方式。当然比起大多数美国人来说,对于理解中国文化他有更大的优势,他的妻子是一位出生在美国的中国人,他希望两种文化先以家庭这种小单位进行融合试验,然后能够拓展至两个国家。
  “我的理想是做好中美经济方面的沟通工作。”柏迈高把自己比喻为“桥梁”。
  因为会讲普通话,懂得中国文化,同时又在中国经商多年,是中国美国商会对他寄予厚望的理由。他们希望柏迈高能够以一种软实力慢慢渗透,让美国企业在中国能够做得风生水起。但在中国生活了近20年的柏迈高,也耳闻过中华民族“同化能力”的故事,有容乃大,是中国文化的气势。
  如何在迥异的两国文化中游走自如,柏迈高一直在努力寻求着那个制胜的平衡点。
  或许他经常说的一个词可以看出他正在接近成功,那就是 “共赢”。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8-03-17


2008年01月(《小康》)


2008年02月(《小康》)


2008年03月(《小康》)


2008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