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8年01月《小康》
  栏目:时政
高尚全:公共服务与政府转型

★文 /《小康》记者 魏群 郭芳

  问题在于,与此同时,我国公共支出结构并没有表现出同步调整。在公共支出中,经济建设支出比重偏大,而公共服务支出比重偏小。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5年,我国公共支出中,经济建设支出的比重为27.5%,社会教育支出比重为26.4%,而社会教育支出的这个水平则自1992年以来一直徘徊不前,这与市场经济发展对公共服务的要求相比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而且,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居民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个人承担的费用迅速上涨,大大超过中低收入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虽然与收入分配结构调整和分配机制扭曲有重要关系,但在这些方面公共支出水平的严重不足也是重要原因。
  二是公共资源配置不均衡导致社会分享公共服务的不均衡。公共资源配置不均衡实际上源于计划经济体制的行政性配置,其最突出的表现是城乡分割和基本服务的歧视性政策。
  从城乡差距看,我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基本是以满足城镇居民的需求为主,农村居民分享财政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水平极低。有学者研究认为,2005年我国名义城乡收入差距为3.22:1,若把基本公共服务,包括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等因素考虑在内,城乡收入差距已经达到5~6:1。这里,具体数据可能存在争议,但能够确定的是,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在缩小城乡差距方面的功能还远没有充分发挥。
  从地区差距看,在目前的财政体制下,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税收返还依然是主要的公共资源配置方式,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例还很低。这种配置方式意味着,经济总量越大,增长速度越快的地区,税收返还越多,公共服务能力越强。其结果往往是扩大而不是缩小了地区间公共服务的差距。
  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看,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依然存在计划经济体制沿袭下来的一些弊端,其突出的表现是身份、等级因素对分享基本公共服务的影响。首先是农民工在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很大程度上还没有被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其次少部分人可以享受到远远超过“基本”水平的公共服务,降低了基本服务的普惠性。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8-01-09


2008年01月(《小康》)


2008年02月(《小康》)


2008年03月(《小康》)


2008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