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7年12月《小康》
  栏目:封面故事
深圳:迁徙之城

★文 /《小康》特约撰稿 张国栋

     一座移民城市的开放与包容

  人多起来是一种什么景象?深圳年复一年不亚于“敦克尔克大撤退”的“候鸟”北归是这个中国最大移民城市最直观的体现。年前返乡之时,深圳火车站几乎没有下脚的地方,真正进入春节,数百万人一夜北撤,深圳几成空城。
  2004年,深圳航空推出“亲情航运”,即由家乡接父母亲人年前飞往深圳,机票低于两折,记者以低于火车票的350元机票,接来父亲来深圳过年。
  那是一个无比寂廖的春节,与家乡的热闹和鞭炮齐鸣相比,深圳十分安静,只有在夜空中偶尔燃起的几束烟花让夜空有了一点动静,在街上找不到开业的餐馆,甚至连车辆和行人都很少,昔日拥挤不堪的菜市场也只有几家还在留守,也没有多少人买菜。同一层楼也没有邻居在家可以聊天,走了,都走了。刚到初五,父亲便坐不住了,“这里人少了,一点年味都没有,还是回家去吧”。
  这里不是自己的家,35岁的祝日升就是这种感觉。虽然已经是十来岁孩子的父亲,这个穿着一身蓝色工装的安徽汉子面对记者一笑起来露出满口干净的白牙。18年的城市打工生活改变了他很多,有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和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但一直没有改变的是他的身份,他仍然还属于外来工的一员,没有获得这个城市的一纸户口。
  也正是这个有着候鸟特性的城市,却形成一种独特的城市文化:开放和包容。开放自不必言,深圳从一个一无所有的小渔村变身国际都市,本身就是开放的结果。包容则是令人才感到最舒服的创业外部环境,英雄不问出处,在深圳没有形成核心的主流文化,自然无须舍弃自我,可保有个性的自由与空间,这也使深圳充满了勇于开拓的朝气,不断创新的精神和活力, 让深圳成为实现梦想的舞台和品牌企业的孵化器。
  本地土著与外来人的对立和冲突
  有没有一纸户口在深圳有着天壤之别。拥有这一纸户口,意味着可享受深圳医保,看病吃药基本不用掏钱;意味着有机会去争取福利房,早期深圳梅林一村的福利房,均价1500元一平方米,如今已经翻了10倍;意味着孩子可以免费接受深圳的义务教育,而外来人口一学期的借读费高达近900元;甚至香港自游行的通行证,也只是针对本地户籍开放,外来工还需要回到各自家乡办理,并加入旅行团方可赴港。

 
编辑:翎翾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7-12-24


2007年01月(《小康》)


2007年02月(《小康》)


2007年03月(《小康》)


2007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