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7年11月《小康》
  栏目:人物
蒋锡培:憨笑下的财智

★文 /《小康》记者  郭芳 王淑先

  1985年,他放弃了修钟表的手艺,回到宜兴,办了一个仪表厂,但并没有一帆风顺。开始的时候还比较顺利,但是后来就亏了很多钱,从一个小有资本的人变成了身无分文的穷光蛋。最难的时候,他的妻子说:“把家里养的那头猪卖了吧,还能办点事。”
  后来再回忆起来的时候,他不无感慨:人前富贵的背后都有其艰辛和不易的创业史。20个年头里,他走过风雨,走过坎坷;欢乐有时,落寞有时,高潮有时,低谷有时
  期间经历过的四次改制最为人乐道。蒋锡培因此令他的企业家同行们刮目相看。他说他无意如此折腾,只是企业为了生存必须要适应环境的变化,一切都为了企业能够继续办下去。
  的确,企业要想生存有时就要削足适履。蒋锡培能够随着时代变化进行制度创新,确实令人敬佩。而且,每一次都总能走在别人前面,并能全身而退。
  第一次改制发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那时候国家的宏观环境并不利于民营经济的发展。一些私营业主为了自我保护及得到政策上的支持,便将自己的企业“挂靠”在乡镇集体上,它们被称为 “红帽子企业”。挂靠之后大概能够得到如下好处:避免受到政治性歧视和间歇性的整顿打击;可以享有集体企业的一些优惠政策,如税收、信贷等。
  1992年,蒋锡培接受所在乡党委提出改制的建议,将自办企业改制为乡办企业,戴上了“红帽子”。那时候,他成为了宜兴市改制的“第一人”。表面上看把700万送给了政府,但正是在那之后,蒋锡培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原始积累。政府希望他这样改,同时这样改也可以得到政府的帮助。
  蒋锡培是听话的,因为他比别人更早地发现了这样做的好处。人们把这样的本领叫做眼光。后来发生的一切全部证明,此人拥有超越常人的眼光、谋略和胸怀。而这一切全都隐藏于他那憨态可掬的笑容之下。你可以说他大智若愚,当然,你也可以怀疑他的外表具有很大的欺骗性。
  很快,他又发现了变化。1994年,中国经济迎来了第一次全面过热,全国掀起了宏观调控风暴,乡镇企业未能幸免。彼时,乡办集体企业产权不明晰、职责不明确的弊端也已经凸显。蒋锡培决定摘掉红帽子,开始股份制改制。这是远东集团的第二次改制,远东也是宜兴率先实施股份制改制的企业。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7-11-21


2007年01月(《小康》)


2007年02月(《小康》)


2007年03月(《小康》)


2007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