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7年09月《小康》
  栏目:社会
今日大邱庄

★文 /摄影/《小康》记者 李漠

     早在全国许多地方的农民都在茫然四顾的1976年,盐碱地里长大的大邱庄大队书记禹作敏,就已经顶着“挖社会主义墙角,抢国有企业饭碗,搞资本主义”的大帽子,走上了带领农民办澳凯工厂脱贫的道路。那时的大邱庄,有600多户2000多人,人均收入仅167元,食不果腹,“宁吃三年糠,有女不嫁大邱庄”是当时流传甚广的民谣。仅有私塾三年文化,当过马车夫、大对会计、大队长的禹作敏,倔强地认为,“低头向钱看,抬头向前看,只有向钱看,才能向前看”,他带着大家,执着地埋头苦干着。而随后,大邱庄的集体经济,就以原子裂变的速度暴胀。

  到了1992年,当初的一个企业已经裂变成了拥有50家企业的津美、万全、津海和尧舜等四大集团公司,产值从 10 万元猛增至41亿元。
  “大邱庄集体经济达到了黄金期,禹作敏也走到了人生之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邱庄镇政府官员说:“物极必反啊”。
  那年,大邱庄的人均收入翻了10番,禹作敏要把大邱庄变成“中国第一村”的口号实现了,禹作敏作为改革典型上了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天津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分会场设在了大邱庄,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也有了这位农民的身影;甚至,禹作敏和大邱庄也有了国际影响,《纽约时报》就有如此报道:“这个村有4400人,却有16辆奔驰轿车和100多辆进口的豪华小轿车,1990年人均收入3400美元,是全国平均收入的10倍,1992年,大邱庄的工业产值据称达到了40亿元。”
  “那时的禹作敏,已经被光环环绕;大邱庄,则成为禹作敏说一不二的庄园”九龙壁附近的一位店主告诉记者:“禹作敏当时管理庄子的办法极左,雇佣了很多保安,只要犯错误,就要受到惩治。”他接着手指一位正往九龙壁背后倾到污水的妇女说:“这要在当时,她肯定要倒霉!”接着他又说:“可像她这样,不管怎么行?”
  媒体曾有这样的报道,一位香港记者问禹作敏“有人说你是这里的土皇帝……”,不等他问完,禹作敏就说“我去了‘土’字就是皇帝。”

 
编辑:翎翾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7-09-17


2007年01月(《小康》)


2007年02月(《小康》)


2007年03月(《小康》)


2007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