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7年09月《小康》
  栏目:封面故事
天津新梦想-人文篇

★文 /采写/《小康》记者 杜娟 李婕 摄

  当时五大道的一大特色,是建筑的私密性构成的深遂和幽静的氛围。这里的住户——无论是寓公式的军政要人,还是成功的实业家们,在当时吉凶难卜的社会背景下,全都希图安逸,不事张扬。这种心理必然性地外化在五大道的环境形象上。这里的房屋尺度宜人,倾向低矮,没有高楼;隔院临街,院中花木掩住里边的楼窗,虽然精致但绝不张扬。院墙全是实墙,很少使用栏杆。最巧妙的是民园大楼的方孔式围墙,它采用百页窗的原理,看似透孔透光,实际上从外边根本不可能对院内一览无余,这就适应了房主人深居与私秘的心理,自然也构成了五大道独有的幽雅沉静又稳定温馨的氛围。
  “30、40年代的天津很时尚,好多北京人赶到天津来,买吃的东西买鞋买穿的都上这边来。从前天津好多好的大厨师,没有在饭馆里做,都是在家庭里做。一般应酬都讲究在家吃。那时候我们家光厨师就有三个。一个西餐厨师,两个中餐厨师。一斤两个头的大虾,在天津不算什么的,穷人和富人都吃对虾。就是有钱人在早晨买,八点之前买,没钱的人在下午五点买。当时有身份的人都不能听相声,那些都是下等的市民的爱好。解放后的相声跟以前的相声不可同日而语,提高了很多。现在的相声干净极了。”作为官吏子弟的邵大爷在当时过的是衣食无忧的日子。
  “后来解放,我也从原来的一栋楼房换到了一层楼房,又从一层楼搬到了半层楼,最后住到这个小院里,一直到现在。” 邵大爷所说的小院其实就是临时搭建的小平房,窄窄的两间屋子,外墙上还有当年地震后加固的痕迹。
  “现在这的模样跟过去的模样变化太大了。但这些变化都是慢慢的,一时一刻也许你不会察觉,但突然有一天你会发现,小时候爬过的树都砍了。以前每座楼房和每座楼房的墙都被拆了,还有旁边的车房都拆了,你们看到的那些高高的房子,墙也给拆了,就为了让它透绿。透绿了让它看见房子。” 因为天津将对五大道地区七条道路进行综合整修,包括违章建筑以及有碍观瞻房屋在内的拆迁和房屋整修工作全面展开,很多以前住在一起的老邻居都一一搬走了。邵大爷没有离开住了几十年的老屋,虽然房子已经十分陈旧,可是望着不断攀升的房价,每个月拿1000多元退休金的邵大爷只能“望房心叹”。
  “我不敢说现在天津的变化大不大,因为我从来不出去,没有娱乐,不去逛街,现在有太多的东西看不懂,听不懂。觉得嗖的一下周围的东西都变了,可是你自己还是没有变,结果就什么都跟不上了。”现在的邵大爷每天伺候着生病的老伴,也没有时间和金钱去剧院听当地人热衷的娱乐——相声和曲艺。生活在五大道有些落寞的陈年旧宅里,他唯一的嗜好就是听听自己收藏了多年的2000张CD,看看早就开始泛黄的一百多册藏书。
  “我每天守着这些唱片和书就很开心了,只有他们是跟着我一辈子的,是不会变的。”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7-09-17


2007年01月(《小康》)


2007年02月(《小康》)


2007年03月(《小康》)


2007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