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7年09月《小康》
  栏目:封面故事
天津新梦想-人文篇

★文 /采写/《小康》记者 杜娟 李婕 摄

  邵承德1934年出生在杭州,父亲是旧时官吏,他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所谓的老八旗。1937年因为父亲的调任到天津,他也随着父母离开江南小镇来到天津,并在五大道这里度过了整个人生的大部分光阴。
  “打我小的时候就是在五大道这一片住,那时是解放前,这里属于英租界的地方,后头这些房子还没有,记忆中这里周围是一片草地,所以这凉快极了。”回忆起童年,邵大爷变得十分健谈,“冬天就太冷了,虽然自己烧了暖气但还是冷,所以就到别的地方住去了。夏天凉快就上这边住来了。那两个树荫一搭,两边都种着槐树,你一走,整条街都是弥漫着槐花的香。”
  当年的五大道并不是一个历史称呼,这个地处原英租界的住宅区,从无“五大道”之称。六十年代以来,城管部门为了对这片十分集中的西方住宅建筑便于称呼,才称之为五大道。若言大道,应是六条(成都道、重庆道、常德道,大理道、睦南道和马场道),而非五条;但相说久了,约定俗成,五大道反成了一种“官称”,它东起小白楼,西至九十中学, 南抵马场道,北达南京路。旧时租界里的人谈房子,一提“耀华桥下”(南京路以北)便是指较低层次的洋房。五大道全是高级住宅。英租界那个时候一般住的是高级职员、政府官吏。天津人曾俗称老城内外为“上边”,五大道一带为“下边”。这上下两个地域也是两个世界,不仅很少往来,连说话语调也截然不同。五大道的居民只说国语,不说天津话。
  “那个时候一般住的是高级、政府官吏。有几座是东北的,以前是张学良的部下,还有卢木斋,做过市长,是大资本家。南开大学现在有个木斋堂,就是卢木斋修的。”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7-09-17


2007年01月(《小康》)


2007年02月(《小康》)


2007年03月(《小康》)


2007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