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7年06月《小康》
  栏目:小康话题
教育:我们还能做什么?

★文 /《小康》记者 郭芳 秦海霞

  缺失的迄止是道德,还有爱心、社会的责任感、生命的尊严、公民的意识、深厚的人文精神……都在对应试教育的强调中可怕地缺失了。因此,我们必须面临的考验是,在发展专业教育、精英教育的同时,强调素质教育,保持教育的人文关怀,防止教育的失衡和异化,全面提升中华民族的综合素质。
  公平是改革的方向
  《小康》调查的受访者认为,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被视为我国目前教育发展存在的第二大问题。
  另一项调查表明,教育产业化带来的最严重问题正是教育的不公,高昂的学费让很多贫困家庭孩子无法进入高校学习。
  有学者认为,保证一个社会内的每个人都功成名就并不是政府的责任;但保证每个人都有大致同样的机会和起点,却是政府的责任。基础教育是真正的公共品,它应该面向所有人,并给每一个人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
  但事实是,教育的不公一直存在并造成失衡:有限的教育资源投入,重城市,轻农村;重高等教育,轻基础教育;重学历教育,轻职业教育。
  “城市学校像欧洲,农村学校像非洲”,这是形容城乡学校之间差异最为形象的比喻,而城乡之间的不均衡是教育不均衡中最大的不均衡。
  所幸,教育领域的改革在朝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的方向迈进。
  2005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对西部农村地区共安排“两免一补”资金72亿元,2006年达到了361亿资金,2007年开始向中东部农村地区全面推进。预计五年内完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财政用于这项改革的新增经费累计将达2182亿元。
  公平的教育让所有人在同一起跑线上参与竞争,因而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中最重要的公平,让农村的孩子不再因为贫穷而辍学,这是我们必须努力的方向。
  向教育腐败开刀
  2006年年底,一则案例轰动国内教育界:从武汉到香港城市大学就读的25岁女博士生陈静,由于担心考试不能通过,向教授行贿并索取试题及答案。经过考虑后,戴晖辉教授到香港廉政公署报案。12月14日,陈静被廉政公署起诉。法院判决陈静入狱半年,她用于行贿的1万元港币也被判充公。
  最后的结果一定在陈静的意料之外,因为在内地同样的做法,却不曾有过这样的结果。同样的事件,截然不同的结果,带给我们的思考是沉重的。
  一位高校的法学教师兼律师横跨教育和司法领域,他如此感慨:中国教育腐败比司法腐败更甚。在刚结束的博士入学考试中,一位在读博士提醒他“遵守潜规则”,“他所指的潜规则是向导师行贿,他给我分析,以目前的行情看,我所报考专业和导师的价格大概在十万元左右。他是善意的,因为博士考试已经形成了一个市场,导师是卖方,考生是买方,而且是卖方市场,供不应求。”最后他没有遵守潜规则,当然,他也没有被录取。
  可见,内地土壤孕育出来的陈静逻辑在内地绝非个案。根据《小康》调查,“教育界腐败现象严重”被认为是我国目前教育发展存在的第四大问题。
  在不久前“中国法学会网”举办的“如何用法律规范学术制度”座谈会上,国内学者披露了大量学术腐败的事实。据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玉圣统计,国内几乎所有著名高校都已经传出有学者“涉嫌”学术造假或腐败,被点名或被质疑卷进学术造假或学术腐败的学者教授不下百人。他列举了常见的学术腐败现象,如权学交易、钱学交易、学色交易等。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7-06-06


2007年01月(《小康》)


2007年02月(《小康》)


2007年03月(《小康》)


2007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