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6年12月《小康》
  栏目:社会
宜黄公务员工资被拖欠51个月

★文 /采写/摄影《小康》记者 陈建芬

  “公务员按照规定可以拿13个月的工资,可是我们一直只有12个月的工资”,这位基层民警戏称自己的工资是“裸”工资,没有任何的奖金、津贴。然而让他更加不高兴的是工资常常遭遇克扣:我们要“捐款”,但这个捐款,从来不是我们自愿捐献的,而是直接从工资上扣除的。每次扣的“捐款”在100元左右,一年总要扣个两、三次。每个月防洪基金要扣钱还要扣莫明其妙的“电费”……按国家规定我们的工资应该达到1000元,可是每个月拿到手的不足900元。而最让这位民警郁闷的是:“警服竟然也要我们自己掏钱买!”

  《小康》在调查中了解到宜黄县公务员工资被克扣的项目,并不止于此——每2年所有财政编制人员的工资里会统一扣除一笔100多元的“继续教育费”。2004年、2005年宜黄全县城还流行一个很时髦的词——“招商引资保证金”,每个月从工资里扣除工资额的20%。年底完成招商任务,退还保证金,完不成任务不退还。很多工资按国家规定应该在1000元的公务员,拿到手的工资只有六七百元。
  “为了拿回我们的工资,就只好造假。本地人的投资,说是外商投资,投资10万元的项目变成了投资100万元的项目,以此拼命完成任务。即便如此,还是有一小部分单位,最终没能将保证金拿回来”。
  公务员劳动权益应受保护
  在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张光看来,宜黄县县、乡公务员的遭遇是典型,但绝不是个案——“在中国经济不发达的中西部省份,县,乡基层公务员工资被拖欠克扣比较普遍”。研究公共财政问题的他经常能听到基层政府领导抱怨“财政紧张,公务员发不出工资”。
  然而尽管工资被拖欠克扣,宜黄县公务员们的遭遇并不能够得到地方百姓的同情。宜黄县城里的摩的司机赵师傅反问《小康》记者:“他们拿不到工资又怎么样?他们还怕没有财路?个个还不是有吃有喝的?不像我们每天赚辛苦钱”。
  “各行政单位的普通公务员相对于‘一把手’而言,就是弱势群体——具有权力的领导占有和支配了大量的资源,在基层尤其如此。公务员也同样有家庭,同样需要赡养老人,抚养孩子。一线的基层公务员的劳动权益,应该依法得到保障。”中国政法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李程伟在接受《小康》采访时这样认为。
  “一个地方之所以出现财政危机——公务员发不出工资,经济落后、税源有限导致财政收入不足是最根本的因素”,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中国行政学会县市研究会副理事长谢庆奎分析,“此外,机关冗员严重、财务管理混乱、公务浪费无度,也加大了财政支出,使得收支无法平衡”。
  在谢庆奎看来,地方经济和吏治间存在一个恶性循环:在中西部地区,经常性的现象是地方经济不发达,就业机会少,政府部门以及有机会吃“皇粮”的岗位吸引了大量人员“挤入”,而这又加剧了财政支出。“挤入”的过程往往是需要向“掌权”者行贿的,花钱的“挤入”者,则会找机会捞回成本——对上送礼拍马,对下吃拿卡要,拼命想升职……而一些基层的普通公务员,也会想着如何做最便利的兼职以养家糊口。在这样的地方政府团队里,很少有人能安心于做好本职工作。地方经济很难有所起色。
  “解决不发达地区公务员工资拖欠问题,可以在行政管理体制上有所改进,国家应该有‘编制立法’,一个县有多少公务员,可以参照县的面积、人口、产值等来制定出一个标准。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则在于上级领导要担当责任,选拔任用好的地方领导干部,而地方领导也要反思,如何发展好地方经济。”谢庆奎这样认为。
  “在美国拖欠公务员工资的事情极少发生,除地方政府具有更大的财政自主权外,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政府预算管理的透明化,几百页的详细的预算清单都挂在政府的网站上,任何人都可以看到——多少用于人事开支,多少用于办公支出,多少用于公共事业,预算对支出起到极大的约束”,张光教授认为地方政府公共财政预算管理的公开透明,对于问题的解决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编辑:赤子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7-02-05


2006年01月(《小康》)


2006年02月(《小康》)


2006年03月(《小康》)


2006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