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6年08月《小康》
  栏目:社会惊视
购房落户,权力与资本合谋分利

★文 /《小康》记者 高艳

  户口与房子的“巧妙”嫁接

  “购房落户政策的出台实质上暴露了长期以来我国在利益分配上存在着城乡二元制机构,即存在着城市偏向问题。”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陆益龙向《小康》指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赵秋成也提出了类似的看法。他认为,从各城市纷纷出台“购房落户”政策前前后后的原因与结果来分析,一方面这固然说明计划经济的根子在中国政府部分官员的头脑中仍然有着重要作用。但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则是目前我国的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

  据相关数据资料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城市居民收入是农村居民收入的3.22倍。而加上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差距,实际差距则在6:1左右。除此之外,在户籍、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保险、劳动保护、人才、婚姻、财政税收以及金融信贷等制度方面城乡之间也同样存在着巨大差异。有很多社会保障性的制度措施,仅仅是限于城市,在广大农村还是一片空白。

  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能够积极响应购房落户政策的市外人口以及本市农业人口,一般具有良好的收入,往往是原籍所在地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购房落户政策的推行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政府在钻这种城乡发展严重不均衡,城乡之间利益差异的“空子”,利用这种差异,为城市自身谋取利益,进一步加剧了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加大了城市对农村、发达地区对相对落后地区资源掠夺的速度。

  郭宇夫妇无奈地告诉记者:“城市似乎看出了我们这些外地人渴望获得城市户口的心理,因此推出这种类似花钱买户口的政策。”

  除此之外,陆益龙认为,目前在我国给予了户口过多的附加功能,这也增加了购房落户政策的吸引力。“购房落户政策,实际上就是户口在我国作为一种很重要的文化符号的具体体现,是户口与房地产业之间的‘巧妙’嫁接。户口作为一种垄断性的稀缺资源,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一种权力,而权力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一定的经济利益,所以很多政策都想运用上这个符号。”

  长期以来,在我国户口具有世袭性,继承性,每个人的身份、所享有的待遇从个人出生就已经基本确定,除了招工、考学等有限条件外,要实现户口自下而上的垂直迁移非常困难。因此,城里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有一种很强的心理优越感。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迎生对《小康》谈到,“城市户口长期以来作为一种昂贵资源,获得了它不仅拥有了相应的社会保障,同时也意味着个人社会身份的提升。城市的规模越大,其繁荣程度越高,对农村居民乃至中小城市居民的吸引力就越大。”李迎生认为,这也是有人愿意花高价争相去城市购房落户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购房落户”何去何从

  “城市化是一个必然趋势,人口城市化(即农村人口迁居城市,成为城市居民)只是其中的一条而已。目前关键的一点是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和小城镇的政策、资金、人才和技术扶持,帮助千千万万个‘华西村’式的农村尽快成长,以从根本上缩小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逐渐弥合城乡间、工农间、地区间及不同收入群体间的心理‘鸿沟’。”赵秋成针对购房落户政策暴露出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提出了一条“根本解决办法”。

  “将来户口的附加功能少了,依附于户籍上的特权消失了,购房落户政策的吸引力也就相应地会变小。这样人口地区之间的迁移就会更加理性。”陆益龙认为,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的限制,建立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模式,变二元制户口结构为一元制的户口结构是解决购房落户政策去留问题的应破之困。

  现在包括北京、深圳、广州等城市都已经将购房落户政策完全取消。谈到购房落户政策未来的趋向,田雪原认为,该政策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政策,是现阶段我国在房地产、户籍制度管理、城乡发展等不完善的综合背景下的产物。“这些问题解决了,购房落户政策也就不会存在了。从长远发展来看该政策的消失,是必然趋势。”

《小康》2006年第08期

 
编辑:田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6-08-12


2006年01月(《小康》)


2006年02月(《小康》)


2006年03月(《小康》)


2006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