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5年11月《小康》
  栏目:特别报道
民间组织:上海模式与全国性难题

★文 /白红义

  挖掘体制内资源

  “上海已经发展到了迫切需要民间组织壮大的阶段。”清华大学NGO研究所邓国胜博士说。

  邓国胜认为,“随着上海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的改革,上海对行业协会、公益慈善和社区服务类民间组织的需求日益迫切。而上海经济发达、社会相对稳定、政府规制能力较强、公众守法意识较高,又成为民间组织在上海得以有序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正是在这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下,上海近年来对民间组织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民间组织的创新与改革也始终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近年来,上海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结构日益多元化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势,为民间组织提供了发展空间。在各级政府部门鼓励和引导下,上海民间组织发展起步较早、发展较快、数量较多,一大批协助政府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开展社会公益活动的民间组织得到发展。从1999年至今,全市注册登记的民间组织以年均22.3%幅度递增。与发展形势相适应,上海在民间组织管理工作的重点、管理体制、管理方法等方面做了许多有效探索,形成具有上海特点的管理模式。

  上海市社会团体管理局登记处刘竞先处长将近年来民间组织发展工作的经验总结为三点:一是培育和发展民间组织,注重发挥其作用。二是加大监管力度,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三是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水平。


  成立于1999年8月24日的上海市社团管理局是上海市民间组织的登记管理机关,成立时设置了5个处和1个总队。由于社团登记管理机关人员编制有限,过去普遍存在“重登记轻管理、被动管理多于主动管理”的倾向。据刘竞先介绍,前两个月社团局对内部机构的职能进行了调整。所有民间组织的登记工作都由专门的登记处来承担,社会团体管理处、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处、基金会管理处等则专事相应民间组织的管理工作,改变了以往被动管理的状态。

  部门数量并没有变,但是却从过去繁琐的登记事务中脱身出来,腾出更多的人手和经历投入对民间组织的服务和管理,显著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水平。在民间组织的登记方面,也通过一些细节的改变使过去业务主管部门多次审核为一次审核,大大减少了文书来往,降低了民间组织登记的难度。

  可以看出,上海是在既定管理制度框架不变的情况下,充分挖掘体制内资源促进民间组织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正是上海模式的主要内容。

  民间组织的困境

  尽管上海民间组织迅速发展,但从现状来看,无论是人们的观念,还是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自身建设都还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2004年上海社会发展蓝皮书》一书中,上海社科院社会学所的两位研究人员将上海市民间组织发展的困境归结为以下几点:

  行政色彩较浓,缺乏应有的自治性、自愿性和自主性;非营利性组织立法滞后;社团人员老化、观念老化、知识结构老化,运作方式不能适应市场化的环境和大社会治理方式;结构失衡,目前真正能适应市场化环境,能够及时回应和满足民间需求,又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民间资源的非营利性机构和组织太少。

  上述分析无疑侧重宏观和理论层面,而刘竞先则侧重从登记管理机关的角度看待民间组织发展的不足之处。

 
编辑:赤子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5-11-09


2005年01月(《小康》)


2005年02月(《小康》)


2005年03月(《小康》)


2005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