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5年10月《小康》
  栏目:中国城镇连线
启示录:科学“益农”(中篇 益农:一爿天空)

★文 /颜剑

  品牌,小镇的升华

  8月26日上午10点半,俞关马来到村委会,拿出5000元,认购了即将成立的萧山区益农蔬菜产业合作社的5个股份。随后他又急匆匆地骑着摩托车回到了他的大棚里。他临时雇佣的几十个人正在大棚里采摘芹菜。

  俞关马是三围村最大的大棚蔬菜种植户。他现在已经承包了800多亩地,前不久的台风“麦莎”给了他一个沉重的打击。大棚里面的黄瓜已经开花了,收获在望,台风却毫不留情地把这些天生娇嫩的小苗掀到了狂风暴雨之中。

  提到这些,俞关马的心痛溢于言表。不过他很快就又在这片土地上种上了新的作物——小西瓜。这些小西瓜和其他蔬菜一道都将被统一打上一个牌子:“益农沙地”。走到他在农场中间的小屋时,挂在门口的“益农沙地”铜匾格外地醒目。

  提到这个商标,俞关马黝黑的脸上露出了笑意。这块商标目前已经在市场上有了较高的知名度,他的蔬菜价格也随之上去了。并且,他的蒲子、小西瓜、南瓜都已经获得了无公害蔬菜的认证。

  早在2001年,俞关马放弃在上海浦东的建筑承包生意回到三围村,一口气承包了100多亩地,成了三围村最先开始进行大棚蔬菜种植的最大的种植户。

  就在此时,益农镇政府认定了大棚所具有的优势,出台了一整套扶持政策:新增钢竹蔬菜大棚每亩补助1000元,种植无公害蔬菜按标准每亩补助50元。

  俞关马的典型和政府扶持政策的双重刺激,使得三围村的大棚在3年之内从零发展到1000多亩。而尝到甜头的俞关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种植面积到底有多大了,他要在单位产品上面寻找更高的价值。因而在2003年,他就开始把商标的注册和品牌的锤炼提上了日程表。

  而这,应归功于审时度势的益农镇政府对农产品创品牌进行的激励。“要有自己的品种,更要有自己的品牌!”镇里规定:凡注册一个商标补助1000元;如某项农产品按标准生产且有记录可查,每个补助2000元;如获杭州市优质农产品金、银奖,每个奖1000元和500元,省级以上再增加奖励。若区级以上政府对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营销公司和营销大户所给予的优惠、倾斜政策或财政支持,该镇全部反馈,不截留、不“贪污”。

  对于已经富起来的农民而言,几千元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其实质意义。这几千元背后能带给他们所追求的荣耀。荣耀的同时,益农的农业实现了品质的跨越。种种激励的潜台词还在于,只在数量与规模上取得相当的成绩,还远远不够,益农镇政府相信,一个具有竞争力的企业,30%在于规模,70%在于品牌。长效的经济发展战略要求企业有着强烈的品牌意识。这样的一个企业才会有想像力,也才会有足够的题材去发展。

  令益农镇政府欣慰的是,这样的激励已获成效。

  几年的努力过后,俞关马的生意真正开始做大起来。他说去年光给临时请来帮忙的农民工资就已经达80多万元,今年估计得100多万。而他所在的三围村,不但有了“益农沙地”、“农垦”两个农产品商标,并且还成为省级无公害蔬菜基地。而戴卫东所在的东江村同样也拥有了自己的乌鱼商标。星联村区级无公害蔬菜基地和杭州长达养殖公司区级无公害水产基地则是杭州市级质量安全生产企业。到了2003年,该镇就已经有16只农产品注册商标。而荣盛化纤集团的荣翔牌商标被推荐为中国驰名商标,大自然集团的“自然格格”、紫香集团的老胡子牌成为杭州市名牌产品。

  而如何促使益农的企业家们转变观念?如何促使他们加大技改投入?如何使他们实现从家族式企业向现代管理企业转型?又成为镇里一个重要的课题。毛水洪表示,这个课题尽管还在研究,但对企业家们科学的观念引导、思想灌输和各种方式的激励从没有停止过。

  凡此种种,只因为暗含了益农镇的一个理想:建都市圈农业名镇,创现代化经济强镇。■

《小康》2005年第10期


 
编辑:李弋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5-10-20


2005年01月(《小康》)


2005年02月(《小康》)


2005年03月(《小康》)


2005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