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5年10月《小康》
  栏目:政治T型台
柴松岳与电监会:困境中谋改革

★文 /白红义 颜剑

  改革之艰

  电监会诞生于电力改革的背景之下,但是“要谈中国电力市场的改革,你首先得弄清楚,这个市场是否存在。”上海市节能协会理事长施明融如此说道。施是一位老电力,对电力体制改革的艰巨性有着深刻的体认。早年柴松岳还在富春江电厂工作时,施便与之相识。当他知晓柴松岳出任电监会主席时,不禁为这位老朋友捏了一把汗。

  电力系统由于其特殊性,在1997年之前,一直都是以行政部门的面孔出现在人们面前。后来电力工业部改为国家电力公司,仍然身兼行业管理和企业经营双重职能,严格地说属于电力部的“翻牌公司”。直到2002年,国家电力公司拆分之后,市场的性质才初步显现出来。

  履新之初柴松岳更重要的使命在于“培育电力市场和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用更通俗的话说,电监会首先要培育合格的监管对象。

1568959668301705.jpg

  2002年3月,习惯上被称为国务院5号文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公之于众。这一方案是基于当初“电力总体过剩形势”的。按照这份改革方案,实施了厂网分开重组国有电力资产,组建了两大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公司和四大辅业集团公司,也就是俗称的“254阵型”。作为改革目标的一部分,电监会也在这次改革中应运而生。

  然而,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全国电力供应形势逆转,“电荒”持续不断。在缺电面前,一些新的矛盾不断呈现:政府与企业、地方与中央、发展与环保、电厂与电网、电价与煤价、开发与审批⋯⋯旧的体系和秩序已经被颠覆,新的市场机制又尚未形成,体制变动中各利益主体间的矛盾冲突相当剧烈。由于重要的配套改革措施未能及时跟进,电力监管未能及时到位,无法有效弥补管理漏洞、市场缺陷和化解各方矛盾,大大增加了电力改革的风险。这些电力体制改革中必然面临的问题在缺电大背景下,风险又被加倍放大。

  改革一开始就遇上电力紧缺,这与当初改革设计的实施背景正好相反。于是有人慨叹“不是一个改革的好时机。”很多人将电荒的成因归咎于1999年原国家计委的所谓“三年内不上火电厂”的规定。

  其实,当年国家计委这个举措作为国家宏观调控中的一个重要棋子,它有效地遏制住了当年的无规划、一哄而上地上项目的态势。问题在于:行政部门是否有足够能力去应对市场需求,市场的需求是否有充分的通道反映给决策部门。

  电荒的出现,其症结也许并不仅仅由于当年国家计委的某条指令,也不是决策部门对于电力行业发展态势的预测失误,也不是低估了这些年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而应该是电力行业并没有真正走向市场。决策部门对市场化欲迎还拒的态度,以及电力行业计划性与市场性并存的局面导致了电监会当前左右为难的局面。

 
编辑:李弋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5-10-20


2005年01月(《小康》)


2005年02月(《小康》)


2005年03月(《小康》)


2005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