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5年07月《小康》
  栏目:中国城镇连线
和谐池州:生态古城的崛起梦想

★文 /《小康》编辑部

  两个造城运动

  伴随池州的崛起,其实是两个轰轰烈烈的造城运动。其中一个局限在城市建设、旧城改造等领域,冲击着人们的视觉和感官。但随着时日的推进,其意义与内涵波及人们的精神与观念,形成第二个造城运动,在池州人内心深处所引起的激荡,一直延续至今。

  何闽旭认为,一个城市的发展速度,取决于其开放的程度,“不求所有,只求所在;不求所在,只求所得;不求所得,只求所用”。于是,从1999年开始,池州市政府便有计划地推出旧城改造项目,使其成为对外招商的重要砝码。

  在池州搞房地产开发的天都清华房产老总章建斌记得,当时的“土地新政”将池州的国有土地挂牌招拍出让,使土地资源利用变得规范化、法制化,改变以往暗箱操作的局面。此外,池州还从原先单纯的房地产开发向多领域发展,注重基础设施的完善,并不断发展商业网点,增加城市绿化。

  在处理旧城改造和建设历史文化名城这对矛盾上,池州努力做到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杏花村”复建工程,同时还把旧城改造与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有机结合,吸引外来投资者参与池州旧城开发改造。据统计,近几年来池州全市每年投资规模均超过20亿元,其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也得到大大改善。

  隶属于安徽省政府的《安徽省情》杂志社主任谈斌说,何闽旭的到来为池州发展带来了第一股动力。民间的一种说法是,外来投资中的大部分都是何书记从浙江引来的。

  一名熟知池州的专家认为,制约池州发展的关键,更在于池州人是否能摆脱原有观念的束缚,实现思想的解放,而改变人的观念往往是最困难的。何闽旭本人也承认,池州与其他城市最大的差距就在于理念,“就像是面对一堵无形的墙”。

  然而,这正是第二个造城运动的要义所在,打开城门,打开山门,更重要的是打开脑门。于是,池州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鼓励百姓创业来冲击“小富即安”,以引进国内国外投资商来应对排外心理,等等。

  两张城市名片

  如果要问池州有什么和谐?那么,其生态环境的优越,人与自然的和谐将是池州魅力的最好诠释,这点也是大多数池州人所津津乐道的。

  作为全国唯一的地区级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池州最大的特色是生态和旅游。

  据介绍,池州境内生态环境良好,自然环境丰富,工业污染极少,处处山清水秀,林木郁郁葱葱,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如国际性佛教道场九华山,被誉为“中国鹤湖”的升金湖,有保持原始岁月的牯牛降。山、水、洞俱全,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佛教文化融为一体,气候资源、农副产品资源、矿产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

  池州的选择必将是依托生态资源,使其成为经济增长点。但池州人心里很明白,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必须扬弃,“先污染,后治理”的悖论必须杜绝。池州作为典型的后发型城市,又是以生态资源为特色,其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必须小心拿捏。

  从而,池州政府上上下下一致明确,要从发展生态经济入手,努力探索一条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同时富有区域特色的发展道路,把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市场优势,池州市环境保护管理局局长张友伯认为,再好的旅游资源,如果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与之相辅相成,恐怕也难成气候。这点也得到池州旅游局管理规范科科长彭润生的认同,他说,旅游和环境保护,两者缺一不可。

  值得一提的是,池州已自觉将生态经济工作成效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将任务细化,层层分解到各县、区、处、市直有关部门和各乡、镇,从上到下建立目标责任制,明确职责,责任到人,统一考核。这点获得张友伯的证实。

 
编辑:赤子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5-07-10


2005年01月(《小康》)


2005年02月(《小康》)


2005年03月(《小康》)


2005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