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4年08月《小康》
  栏目:经济
民营企业在宏观调控中

★文 /李远夫

小康2004.8_页面_61.jpg

小康2004.8_页面_62.jpg

  2004年,将是中国宏观经济发生转折的重要一年。宏观经济环境前所未有的复杂起来,引起政府、经济界以及企业界等各方关注和热议。

  有关的争论至今不绝于耳:从去年即已开始的经济是否“过热”,到中央调控的力度和方向;从加息之争,到未来中国经济“软着陆”还是“硬着陆”;有人说民营企业可能成为宏观调控的牺牲品,也有人说,这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在进行利益博弈;还有泡沫有无?通缩、通胀(甚至滞胀)?人民币升值?

  稍加考察,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的这一轮宏观调控与以往真是大有不同。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王东京教授和光大金融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先生,请他们分别就这次激烈的争论作一简单梳理,并分析了宏观调控对未来经济形势的影响。

  “点刹”是个好办法

  王东京(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教授)

  《小康》:在前一段时间,对中国经济是否已经过热,经济学家们出现了不同判断,有的说中国经济已经过热了,有的则认为没有过热,也有的说只是局部过热,很多行业还是“冷”的。

  王东京:经济的“冷”或者“热”,它是一个总量概念。有人根据目前GDP增长速度达9%多一点,就判定经济过热了,显然不能令人信服。比如你在小胡同里驾车,时速60公里就快了,但在高速公路上,110公里不算超速。

  当然,这不是说目前经济就没问题,部分行业的过热是存在的,比如水泥,钢铁,电解铝,房地产业等。不过现在说的过热,主要是结构性问题。

  《小康》:我想问,经济学家会产生了这么大的争议,认识的分歧在哪里?

  王东京:争论出现分歧,在于判断的标准不同。经济学讲过热或者不过热,有三个指标:GDP增长速度,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以及通货膨胀指数。如果通货膨胀指数高于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财政收入增长速度高于GDP增长速度,则是典型的经济过热。反之,则不能叫做经济过热。

  去年GDP增长速度是9.1%,财政增长20%,通货膨胀指数不到4%,按照这三个指标的配比,显然经济并不过热。我们通过近年经济运行各项指标来看,得不出经济总体过热的结论。

  《小康》:我国正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在此过程中,已经出现多次的经济过热,现在还谈得比较多的有1984、1985年的一次,1992年的一次,以及去年的一次。为什么中国经济会出现“忽冷忽热”的周期性摇摆?

  王东京:现在很多人观念上没有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把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截然分开。事实上这是问题的两个方面,市场调节必须依赖政府调控,政府调控的基础是市场调节。只有政府看得见的手和市场看不见的手同时起作用,才能打破“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的怪圈。

  《小康》: 我们都知道,1992年经济过热以后,接下来1993年曾经出现一次大规模宏观调控,现在很多人都把那一次拿来与本轮调控作比较。

  王东京:这轮宏观调控与1993年的那次完全不同,那一次是总量过热,通货膨胀严重,政府当然要“急刹车”。

  《小康》:确实,中央这一轮调控并没有采用“一刀切”的做法。不过目前,对宏观调控的力度和方向的争论还是十分激烈。有些国外投资银行的经济分析师认为,宏观调控必将进一步升级,并持续12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加息也是势在必行;而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宋国青教授则根据数据分析得出,短期内经济最大的风险是通货紧缩,如果利率政策需要调整,那就得抓紧降息。观点可谓截然相反,一说要紧缩,应该加息,一说紧缩解决不了问题,要降息。

  王东京:刚才我说了,现在的经济过热是结构性问题,宏观调控的重点也就是要解决结构问题。国务院的这次宏观调控被称为“点刹”,对解决局部过热,是个很好的办法。政府宏观调控,不可避免要启用某些行政手段,而应以财政政策为主,辅之以货币政策。其中财政的转移支付,对结构调整起着重要的作用。银行利率是总量杠杆,难以对调整结构发生作用。比如银行加息,所有的行业都要受影响,而不仅仅是现在的几个真正过热的行业了。

  其实,在判断经济是否过热的问题上,政府与企业的看法不一致。根据经济学分析,由于存在信息的不对称,政府与企业的判断都可能出错,这就叫政府失败与市场失灵。比如政府认为四大行业存在过热,但企业也许不这么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经济学的办法是:政府的事情政府来办,市场的事情市场办。政府就是要管住政府投资(财政支出),收紧自己的钱袋子。至于民营企业的投资行为,由市场规律引导,不必过多干预。

  《小康》:您刚才谈到了政府与企业对宏观调控的不同看法,这使我联想到很多学者目前都在关注的民营企业面临的尴尬处境。一方面,显而易见的是,宏观紧缩措施给民营企业尤其是重型化的民企带来了冲击,因此有人担心:进一步调控的“力度”会不会损及一些民营企业,从而打击了民营资本的投资热情。另一方面,据有关报道说,近两年的投资热中,地方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成为主体,它们在原材料价格急涨的情况下,蜂拥投资重、化工业,而5月以来的信贷紧缩,其实并未真正触及造成投资过热的这一根源。

  王东京:我的观察是,此次宏观调控的时机和力度把握得比较好,正像温家宝总理强调的那样,“适时适度”。封杀“铁本”,是因为它违规了,而不是像很多人担心的什么民营企业不能上钢铁。市场经济不能反对完全的重复投资,只要企业认为有利可图,就可以投资,即便政府认为已经过热。民企上起来比国有企业成本低、效益高,政府就不必担心民企把国企挤垮了,事实上,这有利于结构调整。

  《小康》:最后请您谈一谈对下半年直至更长一段时间的经济运行态势的看法?

  王东京:这一次是结构性过热,目前的宏观调控措施已经初见成效,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固定资产投资与新开工项目迅速回落,经济增长明显降温。3月当月固定资产投资到43.5%,4月份降至34.7%,5月份投资仅增长18.3%。按照现在的势头判断,“软着陆”是可以成功的,下半年的宏观经济运行应该是健康的。

 
编辑:相遇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4-08-01


2004年01月(《小康》)


2004年02月(《小康》)


2004年03月(《小康》)


2004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