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4年02月《小康》
  栏目:史鉴
雍正治贪

★文 /易中天

  养廉银的数字相当可观。比如总督的年薪是白银180两,而福建总督(浙闽总督)的养廉银则是18000两。县官的年薪是45两,而其养廉银至少也有400两,多的可达2000两。雍正的意思很明确:他们的合法收入已经够用了,再贪污就是存心找死。

  养廉银的另一层意思,则是官员收入的公开化。以前,官员们收耗羡,收礼金,收常例,全都是“黑箱操作”。谁贪谁廉,弄不清楚。现在清楚了。以后谁的收入和养廉银差距太大,就可查他的“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现在,雍正几乎把所有导致腐败的漏洞全堵住了。他应该成功了吧?可惜没有。

  公元1735年,雍正去世,乾隆继位。就是从他这个宝贝儿子开始,大清帝国又重新走向腐败。乾隆的大学士和坤,家财竟达八万万两,相当于当时政府10年的财政收入,法王路易十四私产的14倍;也相当于雍正五年国库储银的16倍,康熙末年国库储银的100倍。

  古人云:“君子之泽,五世而斩。”雍正的改革不及二世而斩,流产也未免太快了一点。这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

  雍正为什么终于还会失败?我们不妨反过来看看,他当时为什么能够成功。

  雍正成功的原因有:第一,雍正久在藩邸,辅政日多,做皇子时,就已经洞悉帝国弊端,对将来的改革早有成熟的思考,可谓预谋已久。第二,雍正的改革,思路完全对头,措施也很得当,可谓紧锣密鼓,丝丝入扣,步步为营,切中肯綮。许多做法,直到今天也仍有借鉴意义。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雍正完全具备一个改革家的条件和素质。

  雍正的改革还因为他依靠了手中惟独帝王才有的绝对权威:乾纲独断,大权独揽,说一不二,雷厉风行,这是历代改革名臣所无法比拟的。也就是说,他能够推行改革,靠的是强权和特权。所谓“雍正改元,政治一新”,离不开这个最重要的条件。比如耗羡归公,最早是几个地方官提出来的。雍正将这一议案交九卿会议讨论,结果是多数不赞成,其他官员也纷纷上疏反对。于是雍正发出上谕,斩断争论,并将碍事的官员调离,强制推行,甚至连在山西搞试点的建议都不采纳。他说:“天下事,惟有可行与不可行两端耳!如以为可行,则可通之于天下;如以为不可行,则亦不当试之于山西。”显然,如果不是独断专行,由着官员们去争论,这项改革当时就泡了汤。

  这就是所谓“惟以一人治天下”了,或者说,就是人治和独裁。从耗羡归公这件事看,如果雍正不独裁,事情就做不成。但这种制度是极其靠不住的。试想,如果有此独裁之权的是个混蛋、草包或暴徒,会怎么样呢?

  其实,雍正本身也不是没有问题的。雍正为了保证自己大权独揽,又不出任何差错,只好亲自过问大小政务,每天除完成各种礼仪,接见众多官僚外,还要亲自阅读大批奏章,并一一作出批复,平均每天撰写朱批七八千字。有几个皇帝能有雍正这样勤奋的精神、敏捷的头脑和旺盛的精力?就是有,迟早也得累垮。雍正的这一套做法,只可能后继无人。

  更重要的是,雍正改革赖以成功的条件和他改革的目标是根本相悖的。雍正要惩治的是腐败,反腐败的力量是他的特权,而特权又恰是腐败之源。没有特权,不会滋生腐败;没有特权,又无法惩治腐败。这是一个死结。

  还有一点,也是雍正想不到的。他改革的阻力,并非只是一批冥顽不化或居心不良的官员,还有强大的传统势力。这种势力是一种文化力量,并非哪个人可以扭转和对抗。比方说,他能不让人们讲人情,讲面子,讲世故吗?不能。那他就无法根除这些现象:请客送礼、拍马逢迎、拉帮结派、党同伐异、争风吃醋、损公肥私、敷衍搪塞、扯皮推诿、人情大于王法等等。

  雍正当然不可能反对特权,反对人治,反对传统文化。

  所以,雍正成不了赢家。


《小康》2004年第02期

 
编辑:相遇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4-02-01


2004年01月(《小康》)


2004年02月(《小康》)


2004年03月(《小康》)


2004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