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8年12月《小康▪财智》
  栏目:理财
“抄底”还是“被抄”?

★文 /《小康·财智》记者 刘彦华

  “海外抄底”被炒得沸沸扬扬,但是仔细分析,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和难度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抄底”需谨慎,防止“抄底”不成反“被抄”。
  美国金融危机蔓延至实体经济,导致一些公司运行出现问题,国内抄底海外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尤其是近期中国南车和中海油服分别成功并购外国公司,为在走出去的道路上艰难前行的中国企业带来一丝曙光,不断地有企业公开表达了对跨国并购的期望和信心。但是,此时走出去的风险真的降低了吗,中国企业以前走出去所面临的瓶颈,如今又得到多大程度的改善,如何才能真正的走出国门?
  危机的本质是风险
  随着危机的进一步蔓延,国外部分公司出现流动性紧缩问题,这为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提供了比较宽松的环境,但是专家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危机毕竟是危机,它意味着不确定性,意味着风险。
  中国企业相对来说比较年轻,没有足够的应对全球性危机的经验和能力,面对此次美国金融危机带来的一系列变动,可能考虑不足,盲目乐观。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宋泓在接受《小康·财智》记者采访时说:“不要单纯的因为美国发生危机而抄底,应该考虑到,一、并购对象所在国家的这种危机是否充分显现出来,中国企业是否有足够的能力驾驭这种风险;二、此次危机对中国经济,从而对中国企业的影响是否显现出来。”目前,一些中国企业资金比较充足,但是受此次危机的影响,这种情况可能过段时间就会结束,企业是否可以在对外扩张的同时,应对全球性经济危机,需要慎重。
  拥有核心竞争力一直是中国企业国际竞争的硬伤,也是进行跨国并购的重要目标之一。目前个别较优质的外国公司面临破产危机,急切需要外部援助,人们可能以为这是一次机会,但是宏源证券固定收益总部结构融资部总经理宋鸿兵告诉《小康·财智》记者:“从难易程度上讲目前的情况是有所改善,但是国外让你并购的东西决不是它的核心资产。人们有个误区,认为市场经济什么东西都可以卖,这是不对的,关于这一点中国企业还没有防范,这是非常危险的。”
  能力决定成败
  目前,人们总是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是否是抄底海外的最佳时机,其实,真正的问题在于中国企业是否具备抄底的能力。跨国并购是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必然选择,但是从企业扩张战术上讲,从并购对象的判断选择,到具体并购方案的谈判实施,以及并购成功后资源的整合管理等等,它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远非人们所想的那样买入了之。因此成功的并购要求发起方必须具备较强的判断能力、谈判能力、融资能力和管理能力,然而这正是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比较欠缺的。纵观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史,成功率可能尚不到40%,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8-12-30


2008年01月(《小康▪财智》)


2008年02月(《小康▪财智》)


2008年03月(《小康▪财智》)


2008年04月(《小康▪财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