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县隶属于浙江省丽水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东连丽水市莲都区,南接龙泉市、云和县,西北靠遂昌县,东北与金华市武义县接壤。最东至裕溪乡新渡,最西至枫坪乡龙虎坳,东西最宽处径距53.7公里;最北至赤寿乡大川,最南至大东坝镇大湾,南北最长径距40.2公里。总面积1406平方公里。 松阳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全国名城名镇名村体系最完整的地区之一,也是全省四大传统村落核心保护利用区之一。县内有百余个保留完整的传统村落,其中国家级传统村落75个,总数居华东第一、全国第五,是留存完整的“古典中国”县域样板,被誉为“最后的江南秘境”“古典中国的县域标本”。 近几年,松阳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为切入,积极探索“文化引领的乡村振兴”实践,乡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传统文化得到加强保护与发展,全县超过半数乡村植入各类新业态,展现蓬勃发展生机。松阳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一、修复一栋老屋,唤醒沉睡资源 松阳将“拯救老屋”作为延续乡村历史文脉、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系统推进乡村的生态修复、经济修复、文化修复、人心修复。在修老屋时,同步植入卫生设施、铺设隔音防潮材料、改造强弱电管线,并对周边环境开展整治,擦亮环境原色。2016年1月,松阳县被确定为全国唯一的“拯救老屋行动”项目整县推进试点县。截止2021年8月,全县涉及19个乡镇(街道)的71个村的265幢共计16.9万平方米老屋的修缮和验收工作全部完成,工程总造价1.33亿元。带动1200多幢传统建筑实现挂牌保护,200多座宗祠、20多座古廊桥得到修缮。优秀人才开始进村下乡,全县60%以上的行政村植入了民宿经济、生态农业和文创产业等新业态,本土工匠也重拾技艺,全县形成30余支2000余人的工匠队伍,其中2家古建公司取得文物保护工程施工三级企业资质。“乡村变迁:松阳故事”登上国际舞台,与联合国人居署联合举办首届城乡联系国际论坛,并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先后被国家部委列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示范县、全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试验区和“拯救老屋”整县推进试点县,“拯救老屋”行动被写入中共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荣获浙江省公共管理创新案例“十佳创新奖”,并在全省推广。 浙江省松阳县三都乡杨家堂村,被誉为“金色的布达拉宫”,2019年11月15日,徐征摄 二、引入百个工作室,赋能村庄发展 围绕有利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壮大集体经济、加快乡村新型业态培育发展和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四个有利于”目标,松阳创新开展“百名艺术家入驻乡村计划”。利用“拯救”后的古村、老屋、古树等存量资源,吸引国际国内较高知名度艺术家在松常态化驻场创作、交流研讨、交易拍卖,有效破解村庄发展的要素资源制约瓶颈,实现艺术赋能乡村发展。目前已成功签约艺术家94名,落地艺术家工作室75个。比如樟溪乡力溪村成功引进了全国首家乡村连环画艺术馆,乘势原创了《红色浙西南》《张玉娘》《叶法善》《清廉樟溪》等连环画,用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松阳好故事,力溪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文化游学基地。当前,正积极建设国内首家以连环画为主题的民宿和餐厅及文创产品,努力为“艺术助推乡村振兴”提供实践经验。 先锋书店 三、创新组织化模式,促进富民增收 围绕共建、共享、共融,将乡村发展放到历史动态中去加以考量,通过“中医调理、针灸激活”的方式,坚持最少干预最大有效原则,严格村落格局和历史风貌的整体保护。同时积极探索以集体经济制度为基础,以混合所有制、农合联等多样化联合发展为特征的经济运行新机制,运用现代手段经营传统乡村,全力复活乡村的经济活力,复活低碳、生态、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传统村落的“活态保护、有机发展”。如三都乡上田村,在不改变整体建筑风貌的前提下,对整个自然村的环境、景观、设施等进行微改造和精提升,打造了具有浓郁乡愁的“原乡上田”文旅综合体。同时,通过组织化发展,将各类财政补助资金折股量化成村集体持有股份,与强村公司及村民通过资金、林权、土地经营权、房屋使用权等要素成立的合作社,组建成立混合所有制企业,通过“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劳动报酬”分配机制,让村民优先享有最大收益。2020年“原乡上田”民宿区块实现经营收入180余万元,村集体增收12.5万元,村民增收130余万元。该模式被推选为2020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 杨家堂 四、破解土地流转难题,推动产业兴旺 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除了市场因素外,乡村土地能否有效流转及合理利用才是助推乡村旅游发展最根本、最核心、最关键的环节。松阳县在法律法规政策框架下,对乡村旅游土地利用和供地方式作了大胆探索与实践,具体梳理出以下几种操作模式。 (一)是榔树“征用+挂牌”模式。为有效转化利用成片存量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在土地供应上采取了“征用+挂牌”方式,即根据项目需要,把农村集体存量建设用地征用为国有建设用地,再进行公开挂牌出让。 (二)是横岗“征购+转移”模式。由于是中国传统村落,异地搬迁后老村可予以保留。为了探索异地搬迁后利用原有老村利用发展的有效途径,实现原有房屋所有权以及集体建设用地的成功流转,在该村土地供应上采取了“征购+转移”方式,已将不动产证过户给村集体的房屋73幢。 (三)是竹溪“收储+挂牌”模式。将农村国有建设用地及地上建筑物共2.3亩土地,由县土地储备中心根据政策规定进行收储,然后带方案(旅游项目设计条件等)出让。 (四)是吴弄“收回+租赁”模式。村委会将收回的农民原有老房子进行修缮后,出租给村民、工商资本或村委会,再以投资入股的方式进行旅游项目开发,实现存量建设用地再利用。该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土地集体所有权性质不变,土地使用权和房屋产权转移为农村集体所有。 (五)是平田“审批+修改”模式。农村居民利用自有闲置农房自主经营或出租给本村村民,利用工商资本创办民宿(农家乐),最大特点在于房屋产权不变,项目较小,经营方式灵活,可进行“分散点状式”开发利用。“修改”是指经申请审批后,将农村农民自主产权的房屋进行修缮、改建再利用的一种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