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23年02月《小康》下旬刊
  栏目:封面故事
重启新消费!内蒙古自治区:让生态与科技同频共振

★文 /孙媛媛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 孙媛媛

新能源发电总量全国第一,新能源绿电外送量全国第一,新能源已成为内蒙古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1676967545701218.png

必然选择 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内蒙古的必然选择。摄影/宁颖

1月12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在呼和浩特市开幕。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王莉霞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五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面完成中央第一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整改任务,黄河、“一湖两海”、察汗淖尔等重点河湖流域治理成效显著,破坏草原林地违规违法问题得到有效整治。累计造林3700多万亩、种草1.2亿多亩、防沙治沙5400多万亩,均居全国第一,创建10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8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内蒙古的必然选择。其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在抢抓机遇中扬优势、锻长板,在应对挑战中促转型、补短板,千方百计做大经济总量、优化经济布局、调整经济结构,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厚植“生态绿” 增色“中国蓝”

生态环境部日前公布《2022年生物多样性优秀案例名单》,恩格贝生态示范区修复治理案例成功入选,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上榜案例,为当地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了新动力。

恩格贝生态示范区位于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西部。近年来,该示范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通过植树造林、引洪治沙、澄地造田,书写了沙漠变绿洲的奇迹。如今,区域内植被覆盖率达到78%,森林覆盖率达到41%,动植物种类由原来的20余种增加到600余种,动植物生物链、生物种群得到有效恢复,使沉寂沙海重现绿色韵律。

2022年,内蒙古出台《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实施方案》,提出了4个方面20项具体落实举措,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按下乱采滥挖“终结键”,当好“双碳”目标先行者。这一年,内蒙古一手抓增绿护绿,一手抓转型减排,厚植“生态绿”,增色“中国蓝”。

搭上生态旅游“顺风车”,走出绿色惠民富民路,探索生态价值转化新途径,内蒙古点“绿”成金,让更多人端稳“绿色碗”吃上“生态饭”,深刻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并在力争今后两年治理沙化土地2650万亩以上;到2025年,完成草原生态建设任务6500万亩,营造林1400万亩、退化林修复2800万亩。

“对于内蒙古来讲,双碳经济不仅是重大历史机遇,更是我们这代人最应该肩负的历史责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内蒙古碳中和产业协会会长郝振宇希望能为社会提供一个碳知识、碳普惠、碳服务的开放渠道,带动“双碳”产业融合互通。他建议,要走出去、引进来,广泛交流,以“新思路”推动“新发展”,让内蒙古变成国家“双碳”大平台,让央企、国企项目场景扎根在内蒙古,让双碳“链主”民营企业创新在内蒙古。“双碳经济将成为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产品的零碳属性已成为战略性资源,在全球碳中和大环境下,欧盟已率先发布了碳关税法案,今年10月开始试运行,从2026年开始我国出口欧洲的部分商品就要被征收碳关税,而“零碳产业园”产品可以突破国际碳关税限制,形成中国零碳制造的战略优势地位。鄂尔多斯创造的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模式,在为中国“双碳”目标实现贡献内蒙古力量的同时,还被英国、西班牙等国家积极引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碳减排贡献内蒙古智慧。

内蒙古自治区人大代表、远景能源北方科技公司鄂尔多斯总经理俞乐表示:“按照传统的发电卖电模式,10亿度电只能产生2亿多元销售额,如果用10亿度电来生产动力电池,将带动200多亿的当地产值,这是100倍的关系。零碳产业园正在将内蒙古新能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

远景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绿色科技企业,旗下主要产品包括风力发电机组、储能及动力电池、能源物联网等,致力成为企业、政府、城市的零碳技术伙伴,同时也是内蒙古自治区储能和风电双链主企业。“零碳产业园”就是要把绿色能源的生产和绿色产业的集群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物联网智能控制体系将风电、光伏、储能、氢能协同融合,源源不断地用来生产零碳产品。

目前,“零碳产业园”建设取得初步成就,远景储能和动力电池基地作为第一个入驻项目已实现全面投产,电芯产能达每天2.5万支,日产值3000万元。在远景的带动下,上游材料企业华景、万锂泰、镕锂和下游新能源重卡产业链上汽红岩、一汽解放等陆续入驻,正在形成从电池上游材料至新能源整车制备的超长产业链。

科创潮起 产业优势势不可挡

科技投入要再加大。政府带头攻坚,内蒙古自治区本级财政安排科技专项资金增长20%,引导激励各类创新主体想创新、敢创新、能创新。企业要唱好主角,实施规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开展研发活动、增加研发投入“三个全覆盖”,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实施创新型企业“双倍增双提升”行动,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00家。

“内蒙古新能源发电总量全国第一,新能源绿电外送量全国第一,新能源已成为内蒙古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内蒙古工业大学副校长宝音贺西说。作为一名高校科研人员,宝音贺西关注的重点是内蒙古在新能源领域的科研创新能力问题。“作为高校科研人员,我们有责任把内蒙古能源领域的关键问题解决在内蒙古大地上,把更多的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把高附加值产业链留在内蒙古,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厚的能源家底。”

“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要做到‘3+1’。其中3指3种思维方式,分别是科研思维、工程思维和市场思维。”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内蒙古石墨(烯)新材料创新中心总经理展长振,关注的重点是如何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

2020年初,清华大学博士毕业的展长振来到内蒙古石墨(烯)新材料创新中心任职,开展石墨烯新材料行业相关的研发攻关和成果转化工作。“科研思维确保技术的先进性与视野的前瞻性;工程思维确保技术和项目能顺利走出实验室、走进工厂,顺利放大、落地、生产;市场思维即保障产品是市场和客户所需要的,具有市场竞争力。同时,开展项目一定要积极响应国家和地方的政策,顺应地方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

内蒙古中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超强耐磨材料科技创新中心主任徐忠东则表示:“企业实现了从传统行业到高科技行业的转变,被批准为军民融合企业,在整个转变的过程中,就是靠着科技创新四个字,创新助力和赋能企业的发展,这几年我们尝到了甜头、增加了信心、坚定了方向。”他进一步阐明,具体做法是紧紧围绕产业链搞创新,围绕创新延伸和发展产业链和产品链。

中盛科技研发中心研制的富氢冶金的生产技术,不仅节能减碳,还把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了近两倍。“由原来普普通通的产品,变成特钢材料中的香饽饽!”徐忠东说,“咱们国家400吨以上的挖掘机、盾钩机斗齿技术和产品一直被荷兰和美国‘卡脖子’,购买它们产品使用时都有密码锁,不能拆开,三年的时间我们成功研发该产品并批量生产,使用寿命比国外产品提高20%。”

在徐忠东看来,近年来中盛科技坚定不移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走“产学研”发展之路,储备了人才。“今后,我们将以愚公移山、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尽其理,究其难,为打造亮丽内蒙古添砖加瓦。”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3年2月下旬刊


 
编辑:容与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23-02-21


2023年01月(《小康》下旬刊)


2023年02月(《小康》下旬刊)


2023年03月(《小康》下旬刊)


2023年04月(《小康》下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