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22年12月《小康》上旬刊
  栏目:文化
树美术馆的“月亮与便士”

★文 /孙媛媛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 孙媛媛 

艺术只有与不同的空间、场景、技术和想法去结合,融入时代,才有可能有未来。

树美术馆 (7).jpg

供图/采访对象

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聚合地,美术馆被赋予了太多符号与象征,它让人慢下来感悟、体验、对话、分享。置身于艺术空间,潜移默化中受着影响和滋养,令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树美术馆位于北京市宋庄艺术区北部中心区域,属于非盈利性艺术机构,拥有专业的艺术展厅以及配套的沙龙艺术空间、艺术绘本书店、精品咖啡馆、艺术家的厨房、艺术衍生品商店等空间设施,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与艺术气息,成为宋庄艺术区独树一帜的网红打卡地。

“树”的成长

我们前往树美术馆采访时,正值北京深秋季节,一棵大银杏树驻立在门口,满树泛着金灿灿的光泽,风中摇曳,令人惊艳。树美术馆联合创始人刘霞女士接受《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采访时介绍,十年前准备建馆时,门口的银杏树已在,“很巧合,一直在,而且长得特别好。”做建筑设计时,考虑到对老树的保留,就将它设计在门口处,与馆名亦相衬。“一棵树,不经意间暗合了我们的理念,是一种偶然,也是一种必然。”

刘霞.jpg

树美术馆联合创始人刘霞

刘霞表示创立美术馆的初衷,只因一直喜爱收藏,她先生也是艺术家。“我在媒体工作了12年,出来后,中间做过几年艺术杂志,现在做树美术馆,把艺术当成了自己的职业。”

十年前,刘霞和几个朋友来到宋庄,看到艺术家在这儿的生活方式,“感觉挺好,有点儿像离城市不远处的世外桃源。”赶巧当时宋庄在建艺术园区,希望有更多的艺术家、学者能够在这儿有个创作基地,有这样的缘分就来了宋庄。花了两年的时间盖了一座简约而现代的美术馆,2012年9月树美术馆正式对外开放。

给美术馆起名“树”,是因为其倡导“艺术回归生活的现场,在生活中生长”。不做宏伟亮丽的博物馆和白富美的艺术收藏馆,而是希望它一直用充满生命力的不同姿态茁壮生长。

“树”在刘霞的生命里程里,很有象征意义,她曾经的诗歌代表作是《幸福树》,后来和朋友一起创建了“幸福树沙龙”,再到建美术馆,是一种沿袭,也是生命里的情结。“我希望自己也是一直生长的树,不断学习,更新自己,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样貌。”

树美术馆的整体设计与目前国际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建筑设计理念是相符的,“我们想表达的是美术馆里到处有光,光线在不同的季节和时间点以不同的角度照射进来,人和自然的交互更加流畅,没有多余的切换感,进出馆所,感觉室内室外浑然一体且自然。”区别于其他美术馆的“方盒子”,树美术馆一进来类似一个有弧度的圆,在馆内会看到很多的弧形,令人感到开阔、自由、通达。“我们希望藉由艺术能让人们变得达观。”

从感性的诗人到专业的收藏家,同时要从经营者的角度管理美术馆,刘霞说:“这就是角色的切换。当我是诗人的时候,我是感性的,会因冲动而写下一段诗,不管年龄是多少岁,我都拥有一颗年轻甚至透明的心。但当我切换到美术馆的经营者,我有员工,有美术馆发展的方向,就要很理性,不具备这种理性,就没法经营下去。适时切换自己的角色,该上演什么了,一定要回到现场。既不变又变,我们拥有不变的部分,我们变的可能是另外一部分。”

经营:多样态发展

十年前建私立美术馆,在经营上没有可参照性,大多数私立美术馆要么是房地产商的,要么是金融家的,要么是收藏家的,“摸着石头过河,边做边琢磨,带有实验性。”刘霞说,如今私立美术馆像雨后春笋一样在各地成长起来,朝着有序的方向发展着,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要历程,是城市化进程的需要,政府也支持。“一开始很难找到艺术管理专业人员,都是跨行转来的。现在很多孩子从国外学习艺术管理回来策展,专业人士越来越多,相信国内的私立美术馆发展会越来越好。”

作为私立美术馆,政府会给予税收上的优惠。“我们在民政注册了公益美术馆,承载着公共教育的部分。”疫情之前会有企业给予赞助,这三年少些,刘霞介绍,树美术馆凭借自身运营之所以能够持续到今天发展依然乐观,是因为建筑本身具有特色,有门票的收入,有一些商业结合艺术的品牌合作,很多名车的发布在这里举行,以商业合作来反哺展览的正常运作。“我们会把展览,比如繁星系列,再输出到二三线城市,为其他城市量身定制打造这样的展览。”

这些年,树美术馆未停留在纯艺术的推广,还深入到城市更新、艺术乡建中。如今的城乡差距,很大程度体现在文化艺术建设上。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文化艺术的作用,让乡村从富起来到美起来、雅起来,增强审美韵味,提升文化品位,满足广大群众高品质的生活需求,需要更多艺术场所的积极介入。以美学理念为指导,以艺术设计为手段,将美学融入乡村空间设计是提升审美水平的重要途径。

为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守正创新,从2016年开始,树美术馆连续五年做了艺术家许英辉的《山海图纪》系列展览。2019年在秦皇岛国际旅游港做了高3.5米、长300米的大型《山海图纪——渤海篇》壁画,让旅游者以及年轻人感受到传统文化还可以用现代艺术的方式进行表达,《山海图纪》壁画现已成为当地旅游网红打卡地。

刘霞在北戴河乡村做了一个“树梢美术馆”,把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放在村级美术馆里展览,很多孩子、学生、游客会去看,也给乡村发展提供了当代艺术介入的文本,实现足不出户的美育培养。

“大家对美术馆的概念仅仅停留在馆内的展览,其实,我们已经实现了很多的创新,美术馆也是可以走出去的。”她介绍在商业综合体中做的“一平米无人值守美术馆”项目,是Mini美术馆,在商场内搭建,扫码进入,即可参观作品,“生活节奏如此之快,很多人没有时间,通过一些创意和运作,人们也可以在生活的场合看到艺术品,在商场、乡村、旅游景点也可以看一场专业艺术展。”

树美术馆2018年就开始尝试与科技元素结合,那年他们和一家光影科技公司合作了一场《山海经》的展览,在外庭院水池里边,用科技的手段,飞出《山海经》里的凤凰,从水池飞到美术馆的屋顶。当时正值国庆假期,这种创意吸引来很多参观者,获得了极佳的反馈,之后,他们又尝试把光影互动科技再融入青年艺术家的展览“一立方米的星空”,“用科技手法实现展览和科技的交互,当你走进展厅的时候,进入了由科技打造出来的展览场景里,沉浸式的体验,不是停留于平面的赏析,比如画里的水是静止的,而是通过科技的手段,水流动起来,画面也随之动起来。”

树美术馆连续举办了十年的“繁星青年艺术计划”,“我们认为年轻的艺术家,像星星一样,需要天空让他们展示和闪亮。”刘霞说。2022年的繁星计划以“时代浪潮中的不快捷方式”作为展览主题,艺术策展团队都是90后,在他们看来,所有的信息都特别快地传播,科技日新月异,所有的发展都以速度著称,连吃饭都是快餐式的。一切都太快了,但艺术家的成长是不快捷的,艺术的形成也是不快捷的,所以,越是处于这样的时代,我们越需要慢下来,用不快捷的方式看艺术,也期待大家能在看艺术的时候慢下来。今年有2000多件投稿作品,选择展出了200多件,入选艺术家年龄大都是85、90甚至95后。“虽然年龄小,但从创作的状态来看,挺成熟,有想法,说明他去思考了。”

这十年,树美术馆也见证了中国经济飞速发展,随着生活的改善,人们更多地关注精神层面的追求。“以前大多数人装修完房子,可能会挂上几件时尚而便宜的印刷品来装饰氛围,现在就会有室内设计师推荐业主挂上几张原创艺术品提高空间品质。近年对艺术作品的需求比以前更大,有些企业要建艺术会客厅,甚至是律师事务所、医疗机构都以艺术来展现企业文化,青年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就特别适合这个时代,他们的触角是敏锐的、感受是不同的、表现手法是多样的。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对艺术的需求会慢慢渗透到各个行业和领域。”

树美术馆联合创始人刘霞表示,从某种层面来讲,美术馆是当下人们精神的抚慰和心灵安顿之所。

理想:让艺术回归生活现场

艺术,本身需要不断创新,美术馆要走得远,需要有一定专业性,策展也要保持一定水准,对自身要有明确的定位。刘霞坦言,私立美术馆的运营着实不易,年轻艺术家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他的作品有没有藏家?有没有人对他们的认可?包括对他们作品的争议……“这十年我们就做这件事情,一是给青年艺术家搭建平台,二是在艺术这条生态链上,我们永远要培育新的血液,100个年轻艺术家,成长起来一两个就很好了,可能会成为中国未来的艺术中坚力量。”“繁星青年艺术计划”跟艺术结合,跟慈善拍卖结合,包括民宿项目艺术介入乡村,都需要年轻力量、年轻艺术家的参与。

这十年,树美术馆着手推广了5000多名青年艺术家,把中国青年艺术家的作品推广到了美国纽约、迈阿密,韩国首尔,日本东京,展示作品的同时,也展示着中国青年艺术家创作的状态。2016年,树美术馆的繁星青年艺术计划,得到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在美国、日本、韩国巡展一年。“培养一个艺术家很不易,除了国家培养、家庭供养,如果没有机构推广,不能以艺术作品作为保障来维系自己的生存,可能就面临着改行。每年我们都会做一场繁星青年艺术家的展览,来推广青年艺术家,正因为有意义,我们才坚持下去。”

私人美术馆是城市的文化需求,现在重庆、广州、佛山等很多城市不断有很好的私立美术馆出现,文化艺术在国家大政策的指引下有着蓬勃的发展,这些年中国在经济上开始有了自己的话语权,在实现着文化自信还需要建构国际影响力,这也是私立美术馆开始不断涌现的原因。不管城市还是乡村,抑或生活本身,以及场景的需要……很多行业的兴起,也是市场对它有需求。

“年轻人喜欢到美术馆里去看看,了解现在有什么艺术,才可能活得很艺术。当你去美术馆看一场展览的时候,如果你能安静下来,那么你就吸收了看展的过程中艺术的能量,再回馈到你的工作和生活中去。偶尔我们忙碌后,需要放松一下,去到美术馆品尝一顿‘视觉的盛宴’,从某种层面来讲,美术馆是当下人们精神的抚慰和心灵安顿之所。”

为了持续做“繁星青年艺术计划”项目,刘霞在华侨公益基金会下面设立了华人当代艺术发展基金,每年会有很多朋友参与他们的公益下午茶、公益拍卖,反哺青年艺术家项目。可持续发展就需要让美术馆艺术项目持续下去,自我造血,持续经营,通过繁星青年艺术展览,发现优秀的青年艺术家就会签约,进行更加紧密地合作。今年的“繁星青年艺术计划”,刘霞就签约了两个年轻艺术家,“会把他们的作品和匹配的品牌进行商业合作。” 比如跟某葡萄酒品牌联手,用艺术家的作品,做酒的商标等等,这支持了年轻艺术家,当他成长了,又可以反哺美术馆的经营。

刘霞说:“让艺术回归生活现场,艺术不能只停留在博物馆、美术馆,艺术必须跨界,只有与不同的空间、场景、技术和idea去结合,融入时代,才有可能有未来。”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2年12月上旬刊


 
编辑:风华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22-12-06


2022年01月(《小康》上旬刊)


2022年02月(《小康》上旬刊)


2022年03月(《小康》上旬刊)


2022年04月(《小康》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