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22年11月《小康》下旬刊
  栏目:治理
【治理】数字化改革助力民生保障

★文 /周宇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周宇

数字技术已然成为我国民生领域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的利器。近年来,南浔区围绕构建“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数字化民生服务体系目标,大力推进民生保障工作实现广覆盖、精准化、均等化。

1669277685274057.jpg

摄影/沈勇强

当下,全球正迎来数字时代,其鲜明的标志是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交汇融合、集群互动,推动数字技术以前所未有的势头向社会建设等领域延伸,在创新社会治理、保障改善民生中显现出强大的发展势能。

数字技术已然成为我国民生领域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的利器,在提升政府民生服务效能、促进社会力量参与民生公益,以及为助困、养老、健康医疗等提供全面支持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民生服务领域面临的三大短板

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我国民生保障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挑战表现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服务供给不足,包括相关制度整合还不到位,制度之间转移衔接不够通畅;资源配置的公平性还需提升;民生需求规模扩大和期望走高对长期供给能力构成挑战等,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民生服务覆盖面仍存短板。各地各级政府部门涉及民生保障的政府信息资源分布较为分散,基本处于条线管理的状态,数据孤岛现象普遍存在。以公民个人身份信息为例,户籍信息由公安部门管理、婚姻状况信息由民政部门管理、受教育状况由教育部门管理、就业保障状况由人社部门管理、医保由卫健部门管理等,不同部门的信息系统处于相互独立的状态,数据无法高效顺畅地流动,如果涉及跨地区和跨部门的数据交互,更是困难重重,客观上造成了民生服务未能全面及时覆盖,影响了民生保障的成效。  

二是城乡差距状况长期存在。由于我国城乡差距的长期存在,在教育、医疗、养老、就业、慈善救助等几乎所有关乎群众生产生活的民生保障领域内,城乡之间的不均衡状况也均存在,这既与城镇化快速发展背景下,资源向城镇倾斜的政策取向有关,也与乡村空心化导致的信息迟滞、基础设施薄弱、组织建设滞后等因素相关。

三是“以供定需”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过去,政府的民生服务很多是按照人民群众适应政府的需要而设计的,是典型的“端菜”思想,“以供定需”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群,必须尽快向“点菜”的方式转变——人民群众需要什么样的众的需要政府民生服务,政府应尽可能地予以满足,认认真真地解决民生环节的各种堵点,把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放在首位。

1669277762403463.jpg

六无六有 南浔区“六无六有”综合救助应用驾驶舱。

数字化是适应新时期民生服务需求的重要路径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构建普惠、便捷、均衡的民生保障体系,就要针对教育、医疗、养老、救助等民生领域,着力推动民生保障体系数字化转型,围绕公共服务供给创新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数字技术赋能民生保障,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其独特作用。

一是提升民生保障能力和水平。民生保障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事业,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需,是民生保障的基本出发点。数字技术的泛在可及、即时触达、多向反馈功能对提升民生保障的能力和水平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是提高透明度强化社会监督。民生领域涵盖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诸多方面,事事关系人民群众生活冷暖和社会和谐。数字技术的广泛使用可以促进民生领域的公众参与度,提升社会监督的力度,同时还可以降低行政监管成本,形成高效透明的监管体系。

三是引领数字社会快速发展。民生保障数字化水平既是数字社会繁荣的基本标志,也是数字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提升民生保障领域数字化建设水平,对推动形成以跨域连接与全时共在、行动自主与深入互动、数据共享与资源整合、智能操控与高效协作为主要特征的数字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数字社会的建设又会反向激励民生保障事业进步。

四是助力服务型政府建设。数字技术有利于政府充分获取和运用信息,更加准确地了解民生领域的各种需求,在全方位提升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的同时,还有利于推进政府简政放权,实现“放管服”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高水平服务型政府。

创新引领,南浔加快构建数字化服务体系

近年来,南浔区围绕构建“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数字化民生服务体系目标,大力推进民生保障工作实现广覆盖、精准化、均等化。

首先,数字技术应用提升人群覆盖面和政策覆盖面。

广覆盖是民生服务工作公平性的体现,这既包括人群的全覆盖,也包括政策的全覆盖。以南浔区低收入群众“云守护”系统“六无六有”综合救助应用场景为例,其依托浙江省大救助信息平台、政务服务2.0平台,通过数字技术应用全面提升覆盖范围。

一是打破信息壁垒。系统整合南浔28个部门救助帮扶信息,实现救助信息全集成、救助标准全统一、救助资源全整合,建立“一站式”联办机制,形成困难群众救助“一窗对外、信息共享、分工负责、部门协作、整体服务”新模式。同时增量开发了“慈善+”暖心救助应用场景,打通政府救助和社会救助体系,重点解决慈善救助政策信息碎片化、家庭个性化救助慈善即时覆盖、慈善救助需求审批周期长效率低等难题。

二是便捷线上办理。困难群众帮扶是一个动态管理的过程,这既有政策调整因素,又有群体变化因素。过去主要通过自主申报和人员走访发现受助对象,服务保障往往不能及时覆盖,而且由于政出多门,信息壁垒导致困难群众该享受的政策没有享受到或者少享受。南浔通过数字化应用,变线下窗口办理为线上自主办理,并且通过“云守护”平台智能化服务系统,自动研判匹配,精准识别帮扶对象,及时开展救助、动态跟踪管理,形成“六无六有”救助事项线上联办闭环管理机制。

三是开通智能预警。系统整合了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公安交通等部门数据,将群众就医、断保、交通意外、欠薪等作为预警信息进行实时监控,一旦突破正常数值就会触发平台报警,提醒相关部门进行早期研判并进行干预处理。依托平台主动识别,今年已有近200人被纳入救助。同时,系统将困难群体的基本信息、干部走访信息、需求信息等进行归集、分类,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进行“常态化+动态式”的智慧管理,适时发出服务预警。

1669277826769104.jpg

大数据 南浔区养老大数据平台。

其次,数字生态建设破解服务精准化瓶颈。

精准化服务是民生服务工作的根本导向,数字化生态建设是推动实现“以需定供”目标的重要推动力。南浔社区智慧健康管理平台瞄准“两慢”病人群体,建立起服务对象、服务人员和智能系统三方的数字应用生态,实现精准化、精确化、精细化健康管理。

一是服务对象精准化。通过数字画像精准定位服务对象,南浔社区智慧健康管理平台开发了“动态采集”功能模块,通过制定标准化健康问卷、5G智能监测、数据共享,连续、全量、准确、动态地采集个人健康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找准病人和病情。

二是服务人员精确化。根据平台提供的个人健康数据匹配相应健康服务人员,依据标准健康管理路径和疾病防治指南,由全科医师负责对健康管理对象进行选择把关和日常管理;健康管理师负责问卷调查、健康评估和干预;专科医师负责对病情不稳定对象进行诊治,调整用药,提出干预措施;公卫医师负责健康干预和自我监测的督导;护师负责医患之间的沟通协调,形成“五师共管”格局。同时,建立二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间、专科和全科医生间的双向转诊通道,定位精准转诊,引导社区健康管理无缝连接。

三是服务内容精细化。健康管理的个性化要求高,数字化助推服务精细化。南浔社区智慧健康管理平台的“智能评估”模块由全科医生为服务对象建立智慧健康管理专项档案,智能归纳个人健康数据,自动生成个人健康评估报告,并给出相应预防要点和建议。“健康干预”模块则根据个人健康评估结果,智能创建干预计划,包括生活行为指导、膳食指导、运动指导等,并提供血压、血糖智能监测和自动预警服务,异常情况会提醒全科医生对服务对象开展健康指导。

另外,数字平台迭代助推民生服务均衡化。

民生服务均衡化要将着力点放在弥补城乡差异和群体差异上,而数字平台具有功能“由简到繁”、操作“由繁到简”的双向机能,通过数字平台迭代可以加速推进民生保障均衡化。以南浔区数字化养老服务系统为例,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经验。

 一是数字化助推农村服务城市化。养老服务的短板在农村,南浔区依托老年照料中心和智慧养老院,通过数字化养老服务平台的开发,打造了链接全区24家老年食堂和219家照料中心的城乡一体化养老服务网络,城乡同步开展助餐、助浴、助行、维修、代购等服务。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同时,平台不断升级,今年又开发了“幸福南浔夕阳红”小程序,开展点餐服务,解决老年人“吃得好”的问题。同时上线反馈监督功能模块,依据平台数据对照料中心等机构服务进行评价,一季度一评,按照评价结果进行服务费用结算,倒逼经营主体服务水平提升。

 二是数字化助推信息弱势群体服务均衡化。信息弱势群体包括高龄独居老年、残疾人等群体,因沟通障碍、行动不便、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而无法享受数字化服务,通过简化操作保障这部分群体的权益是实现均衡化的重要途径。在居家养老服务智能终端建设上,南浔升级传统“一键帮”,推出“红绿双键”智能助老服务,“红绿双键”安装在老年人家中触手可及的墙壁上,红键为老年人突发性疾病紧急救助,绿键为购物、家政、精神慰籍等日常生活服务。主要涉及智慧助餐、健康支持、无感监测三大养老服务数字化场景。同样,在智慧养老院建设中,每位老年人床边都安装了智能药盒,能够定时提醒老人吃药,如老人未按时吃药,护理员手机终端上就会有信息反馈,护理员就能及时提醒老人用药。

 三是数字化助推服务模式均衡化。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养老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提升。就目前而言,最为主流的养老模式有三种,即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近年来,南浔通过同步开展居家养老智能化设备添置,社区养老设施和机构养老设施智能化改造,并统一接入数字化养老服务平台、3012348呼叫中心等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同质化服务共享。

1669277876969055.jpg

管理平台 南浔区5G+社区智慧健康管理平台。

补缺研判促提升

数字技术在民生服务领域的应用方兴未艾,针对充分应用数字技术提升数据处理和应用能力、开发适合民生保障所需的数据资源、形成充满活力的数字化生态体系、提供高标准的民生保障服务等体系建设,还需要全社会进一步提高对数字技术应用的科学认识,以及对相关短板、风险进行未雨绸缪的补缺与研判。

需求驱动、应用为“王”。数字化不是简单的数字技术应用过程,而是必须从特定的应用场景和业务需求出发,对数据资源进行针对性的开发和利用。要坚持“以民为本、技术驱动,数据赋能、共建共享,规范有序、安全可控,开放融合、创新联动”的发展原则,建立“党政齐抓、各方参与、资源共享、协同推进”的运作机制。只有将数字技术与民生业务需求深度融合,才能取得显著成效。

充分共享、打造生态。依法依规促进数据高效共享和有序开发利用,完善数据标准、提升数据质量、创新数据应用。除政府之外的各类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既是数据资源的需求者,也是不可或缺的供应者,要积极鼓励各类组织和个人提供形式多样的数据资源,同时也为社会更加高效便捷地开发利用数据资源创造条件,形成独特的数字生态体系。

人才为要、补齐短板。人才匮乏是制约民生服务领域数字化进程的关键性因素,需要多措并举解决人才短板问题。要对民生服务领域的在职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及时补足能力短板。要探索设立新的职位,鼓励在政府民生服务领域设立“首席数据官”职位,为统筹运作数据资源和系统应用数字技术提供支撑。要设立多种形式的人才专项资金,解决特定人才的培养瓶颈。

保护隐私、落实责任。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是数字技术在民生服务领域发挥应有作用的基本条件,需要从技术和管理两个维度加以突破。民生服务是人民群众隐私信息最为密集的领域,如特定病患的医疗记录、用户个人数据、数字资产数据等,关系到当事人的切身利益,一旦被不当使用或非法泄漏,将会酿成严重后果,必须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把隐私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准则加以落实,明确责任。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2年11月下旬刊

 
编辑:风华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22-11-23


2022年01月(《小康》下旬刊)


2022年02月(《小康》下旬刊)


2022年03月(《小康》下旬刊)


2022年04月(《小康》下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