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22年11月《小康》上旬刊
  栏目:封面故事
聚焦产业链!强链补链 中国在行动

★文 /苏枫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 苏枫

在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上,中国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1667304929893816.jpg

重要作用 在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上,中国将继续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摄影 宁颖

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地缘政治冲突频发、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能源资源供应紧张、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日益突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面临重构。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的《全球价值链的风险、韧性和再平衡》报告指出,全球正在运营的公司面临来自自然灾害、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网络攻击等冲击的频次和风险明显增加,平均每3.7年一次,而且冲击造成的损失巨大,很多公司在受到冲击后,平均每10年要损失一年的利润,每5至7年发生供应链中断100天的极端事件,这会抹去一年的收入。报告估计,受疫情和地缘政治因素影响,16%-26%的全球贸易中期内会发生跨境转移,其形式主要包括国内生产、近岸外包和生产基地的调整。 

在这种复杂严峻的形势下,系统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已成为我国的一个重要命题。

我国产业链现状

有问题,就有回答。

日前,小米公司发布了1.5K定制高清分辨率显示屏。这一新款OLED(有机发光显示屏),将在不久后应用到全新手机产品上。

国产手机品牌与产业链上游面板企业协同开发,正推动着国产OLED强势崛起。

“产业链龙头骨干企业既是补短板的‘领头羊’,也是锻长板的‘主力军’。”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产业链供应链领域首席研究员曹茜芮认为,要鼓励大企业通过牵头承担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等方式提升自身能力,着力培育一批在关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品牌影响力、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的生态主导型企业。同时,鼓励其向上中下游中小企业开放创新、市场、人才资源,在技术攻关、生产验证、标准制定等方面加强合作,形成大中小企业紧密协作、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

企业的需求,一直被政府关注着。

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强调:要坚持全国一盘棋,确保交通物流畅通,确保重点产业链供应链、抗疫保供企业、关键基础设施正常运转。

5月31日,《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正式发布,出台了六个方面共计33项措施,其中,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政策是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工业经济扭转下滑态势实现恢复增长,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着力畅通稳定产业链供应链。

7月2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强调,要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国际竞争力,畅通交通物流,优化国内产业链布局。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聚焦锻长板补短板,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产业综合竞争力,相关政策举措密集出台。

9月16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在分析为何制造业投资增速较快时,明确肯定了制造业稳链补链强链的积极作用。

9月19日,以“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务实推动构建富有韧性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为主题的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稳定国际论坛在杭州市开幕。论坛期间,中国同2022年二十国集团轮值主席国印尼及智利、古巴、巴基斯坦、塞尔维亚6国共同发起《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稳定国际合作倡议》(杭州倡议),强调增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性是助力各国经济复苏、畅通世界经济运行脉络、增进人类社会福祉的重要保障。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产业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张其仔在《产业蓝皮书: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21)》中提出:

“近年来,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取得了明显进展,主要体现为产业链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进入新阶段,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得到稳步推进,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加速,应对产业链供应链风险的机制初步形成。”

张其仔认为,展望未来,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仍面临挑战:

从全球看,印度、马来西亚、越南等东南亚新兴经济体成本优势逐渐显现,加之其一系列产业扶助政策,在价值链中、低端环节对中国构成较大竞争,中国传统优势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存在被替代或转出风险。

从国内看,产业链与创新链发展存在不平衡。创新链与产业链供应链滞后现象较普遍,中国不少创新链对外依赖性强,部分领域高度依赖美国,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结构升级严重依赖于国外创新链的支持,面临风险。

中央和地方稳链补链强链政策成果

当前,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如何?为打造更具韧性、安全可控的产业链,解决供应链卡点、断点、堵点问题,补足短板弱项,接下来还将采取哪些举措?

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在行业、区域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布局:

“产业链供应链是制造业的筋骨血脉,是稳住经济大盘的重要支撑。”

——强大的规模化生产能力。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6.98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1.4万亿元,占全球比重从22.5%提高到近30%,制造业规模连续12年位居世界首位。

——完善的产业配套能力。拥有制造业全部31个大类、179个中类、609个小类,形成了从终端产品、零部件、原材料到相关配套设备的齐全完备产业链。

——形成了一批支撑带动能力强的载体。建设了445家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比重已超过三成;培育了一大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为增强我国产业韧性发挥了关键作用。

“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部分环节还存在堵点、卡点,部分重点产业链关键环节布局不够合理。同时,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尚不健全,协同处置能力有待提升。”这位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加强政策引导,进一步优化产业链布局。

一是落实好“十四五”制造业系列规划,推动重点工程重大项目落地实施,引导各地差异化、特色化有序发展。二是落实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适时修订产业发展与转移指导目录,完善国家产业转移信息服务平台,推进产业精准对接。三是指导地方对接国家区域战略部署,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强区域合作、产业协同。四是完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培育一批具有产业控制力和生态主导力的龙头企业、一批具有“独门绝技”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形成上下游协助、大中小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五是强化区域间、上下游协调联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曹茜芮认为:“在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加速重构的背景下,推动国内制造业有序转移,不仅有利于优化我国生产力空间布局,更有助于维护我国产业体系的完整性,加快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比如安徽、湖北、四川等省份,已经发展成为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国家鼓励东部地区的一些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也鼓励外资投向中西部地区,这有助于维护我国产业体系的完整性,这些地区也可以进一步融入“一带一路”,成为中国制造业对外开放的新窗口。

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中国发挥着“压舱石”作用。这得益于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拥有全球最完整且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

一方面,中国产业链供应链与全球生产网络高度融合。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全球贸易最新情况》报告,2021年,全球贸易总额达到创纪录的28.5万亿美元。中国进出口总值在世界贸易总量中的占比超过20%。

另一方面,中国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并形成巨大的经济规模效应、产业集群优势和物流网络体系,在几乎各类产业链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链长制:撬动实体经济

保链稳链效果明显,使得“链长”成了热词。

7月9日,安徽省省长王清宪介绍安徽招商“链长顶格推进”经验时表示,安徽十大产业成立了10个产业专班,每一个产业专班都由一位省领导来牵头,这个人就成为链长。

对于“链长”和“链主”的关系,王清宪介绍,“链长”负责系统协调,是个服务的角色,“链主”则大部分是主导企业或者叫龙头企业,负责在“双招双引”中撮合上下游,吸引上下游更多地到安徽来,也包括“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路线图。

“这样安排,是因为他们在行业里有影响力,同时熟悉行业的分布,最清楚专业的人才、专业的团队、专业的技术、专业的公司分布在全世界哪些地方,能让我们精准地去招商。” 

王清宪表示,“一个企业的发展像人的生活一样,它需要一个适宜的生态,有阳光、温度、空气、湿度等。同时也要尊重企业家,给他们更大的话语空间,让他们在这个过程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不止安徽。

为维护产业链的安全稳定,推动区域块状特色产业做大做强,针对产业链进行的补链、延链、强链精准开展的“链长制”脱颖而出。

“链长制”由“链主”和“链长”两个部分组成:“链主”是在产业链发展过程中由市场自发形成的,能够协调产业链上各个节点的活动,在产业链协调中会利用其主导地位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淘汰产业链落后环节,引领产业链发展;而“链长”是产业链倡导者、支持者、维护者、守望者,往往由地方政府高级公务员和行业协会负责人担任。

“链长制”成为公共管理政策、产业研究、招商引资的热点问题。以“链长制”撬动实体经济做强做大,一条条各具特色、有较强国际竞争力、配套体系较为完善的产业链被择优选出,一批批“链长”正式亮相。

“链长制”第一次出现是在湖南长沙。2017年11月23日,长沙召开全市产业链工作动员部署会,提出在全市在各个省级以上园区设立22个产业链推进办公室,由20位市级领导担任“链长”,园区相关负责人、业务骨干和各市直部门、区县(市)选派的优秀干部88人组成产业链推进团队,打造优质完善的产业链。

浙江则是国内最早在全省范围推行“链长制”的省份。2019年8月,浙江省商务厅发布《浙江省商务厅关于开展开发区产业链“链长制”试点进一步推进开发区创新提升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开发区确定一条特色明显、有较强国际竞争力、配套体系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作为试点,链长则建议由该开发区所在市(县、区)的主要领导担任。

2020年9月,国务院发布《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方案》中指出,要建立产业链“链长制”责任体系,提升“补链”能力。这也是首次在国家层面政策文件中提及“链长制”。

截至现在,中国已有29个省份实施了链长制或者与链长制相关联的政策。

各省份结合当地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提出要有一份产业链规划,并用工作制度保障产业链的协同,建立符合当地产业实际情况的“链长制”工作方案。

在全球产业发展大环境和国内产业政策调整的大背景下,“链长制”的提出,是政府在掌握与顺应产业发展自身规律的前提下,对区域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精准化引导和调控的重要转变,也是国家强链、补链、稳链,切实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重要抓手。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未来五年,国家将聚焦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链长制”是产业链发展的前端和基础;是推进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的重要抓手;是从过去“抓产业”到当前“抓链条”的重要体现;是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重要手段。

在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上,中国将继续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无论是防疫物资、生活物资,还是办公物资、数字产品,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生产基地。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2年11月上旬刊

 
编辑:风华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22-11-03


2022年01月(《小康》上旬刊)


2022年02月(《小康》上旬刊)


2022年03月(《小康》上旬刊)


2022年04月(《小康》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