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22年10月《小康》中旬刊
  栏目:专家点评
专家点评:新区域建设要注重对历史文化的梳理与传承

★文 /陆琦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陆琦

  中国当前的城市发展,面临严重的千城一面的问题。如果把一个人的眼睛蒙上放到一个城市,他可能分辨不出到了哪里。相比城市,我们的乡村,反而保留了更多文化的传统和底蕴。我们去乡村调查、学习,就是希望抓紧挖掘我们的文化内涵,研究它,保护它。冯骥才先生就曾呼吁过,城市化已经毁掉了我们民族的很多好东西,千万不能把乡村的这一点东西再给毁掉了。

  我是做民居建筑研究的,近期也参与了广州市黄埔区名城保护一些比较有挑战性的方案设计和很多项目评审。黄埔区保留了大量海丝文化遗产、岭南传统文化遗产、近现代革命和近现代工业遗产,是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传承体系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在黄埔区调研了很多古村落、古建筑,其中黄埔区莲塘村给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这是一条中国传统村落,也是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它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它独特的村落格局,村前弓形排列着用于防火、防盗以及养鱼的五口大小不一的池塘,塘间以坝相隔,形似莲藕围绕村庄,形成“背屏玄武、玉带揽腰”村落格局。

  我们在研究老街区、古村落时,不能只是关注看到的东西,而是要钻研一些隐藏在背后的文化、民俗。它是一个文化传承的有机生命体,因此符合生命体发展的有机更新和激发历史空间的当代活力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未来新区域的建设,一定要注重对历史文化的梳理与传承,既有中国元素,同时又不失时代精神,这就是我们需要的名城,我们需要的文化。

  目前黄埔区也非常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从制度建设、机制创新、公众参与、专家咨询方面都开展了建设性探索,比如构建“1+N”保护传承政策机制体系、创新“互联网+保护”、首创“文化遗产检察官”等,也鼓励社会公众在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中发挥积极作用,增强老百姓的参与感,拓展了名城保护基层社会治理实践的新路径。

  下一步也希望黄埔区进一步总结好已有好的经验做法,在规划上把格局打开,要反映历史上黄埔区承担的国家功能,进一步弘扬海丝文化、岭南文化、红色文化等历史底蕴,发挥黄埔区在人文科技创新轴建设的核心作用,增强湾区同根同源的凝聚力。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2年10月中旬刊

 
编辑:风华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22-10-17


2022年01月(《小康》中旬刊)


2022年02月(《小康》中旬刊)


2022年03月(《小康》中旬刊)


2022年04月(《小康》中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