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22年10月《小康》上旬刊
  栏目:记者手记
记者手记:人在,文化就不会中断

★文 /于靖园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于靖园

于靖园1.jpg

  上一次采访马盛德司长,还是2016年5月,记得彼时他正为“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的申报工作而忙碌。时隔5年,这次同已退休却更显年轻的马老师聊了6个多小时,有幸听他更为细致地讲述非遗工作发展的方方面面,收获更多。

  中国引入非遗保护概念的时间其实不长,自2001年昆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开始算起,不到22年。相比早在上世纪中期就开始非遗保护的西方国家,中国具有体系性的非遗保护工作是基于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简称《非遗公约》)框架逐步开展的。

  然而就这短短的20多年间,中国在非遗保护上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为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奠定坚实法律基础;我国现已建立包括调查记录、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区域性整体保护、传承体验设施、理论研究在内的非遗保护传承体系,截至目前,共有昆曲、中医针灸、太极拳等42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总量居世界第一;实施非遗记录工程,对1805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记录;实施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举办了1100余期培训班,受训学员超3.8万人次,加上延伸培训,覆盖人群超10万人次;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发布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对14类383个项目予以重点支持;定期举办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中国非遗博览会、中国原生民歌节、全国非遗曲艺周等活动,自2012年以来,全国共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35万余场次……

  从国家开展非遗保护工作之初,马盛德即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既是非遗保护概念的普及者,又是非遗保护工作的推动者和引领者。面对成绩他很是谦逊,认为自己能够参与其中已是莫大的荣耀。而对于工作中的遗憾他也倍感心切,因此在2019年从文旅部的工作岗位退下来后,他退而不休,继续到全国各地开展非遗的相关讲座与工作指导,希望继续弘扬非遗保护理念,他希望用自己的实践经历号召和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非遗保护工作中来。

  “人在,文化就不会中断。”马盛德的话语令记者倍感动容。的确,我们的文脉历经5000年未曾中断,不就是有着一代又一代的伟大人民不断为之砥砺前行、踔厉传承吗。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2年10月上旬刊



 
编辑:王靖羽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22-10-18


2022年01月(《小康》上旬刊)


2022年02月(《小康》上旬刊)


2022年03月(《小康》上旬刊)


2022年04月(《小康》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