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22年09月《小康》下旬刊
  栏目:《小康》人物
【小康人物】对话黄天骥: 再也没有第二个李白了

★文 /苏枫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苏枫

《小康》·中国小康网:这本《唐诗三百年》在解诗方面深入浅出,既涉及了许多学术层面的专业知识,又平实风趣。能否谈谈这本书写作的缘起?

黄天骥:这本书其实并非出于一个宏大的写作计划,只是从偶然的单篇文章开始的。2019年初退休后,一些学生就说让我写一些关于唐诗的短文章。

一开始写的时候并没有按照年代给诗人排序,后来成书的时候才发现把作家的年代排下来,可以看出唐诗三百年走过的历程。其实这也跟我研究诗词一向的思想有关:对任何一篇诗词或者一个诗人的评价,都不能脱离所在的时代背景。因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个人情感的抒发跟时代有着密切的联系。

《小康》·中国小康网:唐诗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是什么?对当下的文学创作有何启示?

黄天骥:两个方面。从社会来看,如果一个社会是开放的,它的文艺作品、文艺思想、对现实的批判和感受往往是放得开、写得深的,而唐代就是这么一个时代。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唐代是最开放的社会,而且神奇的是,唐代的现实选择是——越艰难的时候越开放,像安史之乱时期,经济大破坏,人民生活非常痛苦,但是当时的社会能够接受各种不同的文化,相当开放。从艺术技巧来看,唐代刚好接受了近体诗的写法,既注重语言的韵,也注意平仄的安排,也就是音节的对立统一。这也是诗歌发展到非常成熟的时候才会出现,开放的社会叠加艺术本身的突破,造就了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不可逾越的地位,再也没有第二个李白、杜甫了。

要从个人视角去看时代,而不是为了写时代而创作。当你从个人视角出发,也不用担心有没有呈现时代,因为一个人的遭遇、情感、感受都是无法脱离时代的,所以写出来的作品自然能表现出时代的精神。到底什么是时代精神,说起来就很广了,不是几句话能概括的,但是能够把那个时代人民普遍的愿望、情感表达出来,就是好的诗歌。

《小康》·中国小康网:我们作为读者,如何真正读懂唐诗?可以提出您的建议吗?

黄天骥:对于儿童,背诵是必要的,先不求甚解,背下来会给他的思想打下一个坚实的基座;小孩子背诵唐诗,也没有一开始就深刻理解的必要。你先背下来,再慢慢琢磨,这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太早告诉小孩子诗歌背后的意义,给他定了一个框框反而不妥。现在中小学课本中的古代文学作品多了,要求孩子们背诵,这是好事,可以培养对古诗词的审美和语感。

对于成年人,特别是语文教师,知识面不能太窄,可以从各种维度去理解唐诗。

《小康》·中国小康网:“熟读唐诗,理解唐诗,或者懂一点唐诗,也能让你洗涤灵魂,提升修养,优化气质,成为具有审美情趣的人。”现在是个视频时代,读唐诗的人好像越来越少了。您平时会刷短视频吗?看视频和读唐诗,这二者冲突吗?

黄天骥: 我偶尔也会看看短视频,放松一下,没什么不好的,只要不过度。

确实,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正在面临一些难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学,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追求和兴奋点,这是必然的,这样才会进化,所以过去的人对古代诗词记得比较多,现在的人只记得一部分,这是自然的。语言环境、社会环境都变了,对古代文学的态度也会发生变化。所以不一定要强求,顺其自然即可,我们做研究的告诉大家什么是好的,然后感兴趣的人自觉去学习就可以了。不过在继承的时候,千万别忘了“优良”二字,传统文化里也有不少糟粕,不是什么都要继承。要学会甄别和筛选,哪怕是李白、杜甫,也并非全都是优秀的作品。

《小康》·中国小康网:回望自己的一生,能否拿出一两个感悟与现在的年轻人分享?

黄天骥:人生在世,就像生长在山上的草木,总免不了经历春风夏日、秋雨冬霜。任你是千年松柏,也会从嫩苗幼株,长成粗枝壮叶,又渐次苍老衰朽。人生的进程,也有少年、壮年、中年和晚年。历史的潮汐,总是从起到高,又从高下落,溅化为另一种与初潮不同的波纹。

唐代诗人孟浩然,写过一首《与诸子登岘山》的诗,前两句是:“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与各位共勉之。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2年9月下旬刊

 
编辑:风华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22-09-23


2022年01月(《小康》下旬刊)


2022年02月(《小康》下旬刊)


2022年03月(《小康》下旬刊)


2022年04月(《小康》下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