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22年09月《小康》下旬刊
  栏目:《小康》人物
【小康人物】黄天骥的唐诗人生

★文 /苏枫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苏枫

人生在世,就像生长在山上的草木,总免不了经历春风夏日、秋雨冬霜。

11.PNG

供图/黄天骥

黄天骥,著名古典文学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1935年出生于广州,师从文史大家王季思先生和董每戡先生,195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累迁至教授,兼任中国古代戏曲学会会长、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

黄天骥教授治学育人,桃李满天下,为全国模范教师、国家级教学名师。先生以古典戏曲、诗词和古典文学史研究著称于世,著述多获国家级重大奖项,出版有《黄天骥文集》十五卷及《岭南师友》等。

今年出版的新作《唐诗三百年》共有35篇,自初唐到晚唐,从诗歌察人生进而观世变,呈现的是唐代诗歌基本风貌、诗人心灵风貌、唐代国家盛衰侧记。

《塞下曲》贯穿的人生

已届耄耋的黄天骥,只差一个月即进入88岁,用他自己的话说,已经“奔九”。

他出生于岭南一个大家族,是西关“老广”。抗战时家庭一度破落——“日本飞机炸碎了我的家”。3岁时母亲因肺病去世;7岁时父亲因霍乱去世,他跟随家人四处逃难,一路辗转,从广州到澳门,其后又回到广州。祖父重视教育,从小带他背诵《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等。

小学时期,老师带学生们看《岳飞传》,把《塞下曲》的词填到英语曲子里头,反复歌唱:“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这样,日本人听不懂,于是孩子们可以酣畅淋漓地表达爱国情谊。

如此一直在广州念书,直到20世纪50年代考入中山大学,并留校任教。从1958年开始直到1976年,用于读书的光景并不多,主要是在工厂、农村劳动,他觉得那段时光“有所得,必有所失;学会了如何对待生活,对待自己”,那段经历让人知道生活的艰苦,磨炼了意志力。

1978年,开始真正教书生涯,知道时间宝贵,师生们“读书勤奋到了极点”。

1984年, 黄天骥先生开始任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后兼任研究生院副院长。

从那年开始,他创建了中文系的一个老传统:每个一年级学生在第一学年要写出100篇作文,二年级要写八篇书评。每个学生都有指定的指导老师,对每篇作品提出建议。这“不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更是让教师对学生最近的思想动向有所把握,可以随时交流”。作为系主任,他也一直在一线带学生,写作文的传统,从1986年到2018年一直坚持了三十多年,受到中大中文系学生的普遍欢迎。

他说行政与学术是互相促进的,来自行政工作的获益是,对人的认识多了许多面向,知道如何做人,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

日常遇到想不通的问题,他习惯换个环境,去公共汽车上站着颠颠,几站路也就想通了。“这类似于古人骑马,搞学问的人不能整天对着书房。”

 黄天骥先生最大的爱好是工作,其次是运动和音乐。他的日常像钟表一样准确:每天6点半起床,骑自行车去霍英东泳池游泳1000米,花费半个钟头。简单早餐后,8点准时开始写作,持续至12点整。午餐和午休后,下午2点半开始行政工作,5点半完成。晚餐后7点钟,与年轻教师或研究生在校园散步、聊天一个钟头,既是休息,也是学习方面的交流、辅导。夜里12点,吃上安定片,准时入睡。

黄天骥先生觉得,美育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大。多年来,他经常听交响乐,在中山大学多次大合唱中担任指挥。他说,虽然这是个“老派的爱好”,但是这个爱好对学术、对行政工作,从“一盘棋”思考到创新思想都有很大启发。

他的生命力旺盛,从来不休寒暑假。从青年在中山大学读书到退休,这种作息持续了七十多年。不管外界风云变幻,黄先生的内心始终保持稳定,研究、创作和教学始终持续输出。

接受《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采访时,黄天骥提到,自己最喜爱的作品始终是中晚唐时期诗人卢纶的《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在采访时,先生说到激动处,仍然可以全本背诵《塞下曲》其一至其四,一字不差,仿佛回到童年把《塞下曲》的词用英语曲子反复歌唱的日子。

历史、文学和经验在这里交汇

1996年,黄天骥退出高校行政工作后,创作更加丰盛,许多著作在之后写成,今年出版的《唐诗三百年》,本来是老先生从1978年到2018年,给本科生讲诗词课程的内容。从2020年到2021年,他作进一步思考,并把新的想法整理成文,希望能够“古为今用”。

那几十年的课堂,老先生桃李满天下。学者陈平原,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他的得意门生之一。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研究馆员陈平原说:“黄天骥先生治诗词戏曲,著述闳富,夙以沾溉后学。眼前又有《唐诗三百年》面世,让人欣喜不已。先生耄耋之年细读唐诗,写下的文字自是大半个世纪的研磨之功——从诗人胸臆到言语笔锋,从字词典故到寓意寄托,爬梳剔抉,参互考训,都是极为细致的功夫。读者可随先生饶有风趣的释读,还原那三百年的心情和风景。”

看了《唐诗三百年》,发现许多耳熟能详的诗,原来自己并没有读懂。这本书中的每一篇,都给人拨云见日之感。

这是一部准确打开唐诗的不可多得的必读书。作者既是文史通家,又是诗词高手,故能于唐诗独有会心,发现许许多多世人未曾洞察的奥秘;涉及各门艺术,皆能触类旁通,讲论又简洁明快,上下四方古今中外,相互观照发明,既有钱钟书《谈艺录》的精明简约,又有钱穆《国史大纲》的丰富博大,是一部难得的唐诗简史。

按照一般的理解,唐诗被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黄先生这本书按照时间顺序,从初唐四杰对于齐梁华丽文风的纠正,到近体诗的格律初成,五律有王维、孟浩然,五绝有李白,七律有杜甫,七绝有王昌龄,真可谓诗体大备。后有韩愈诗风雄奇阔大,白居易以俗为美,对宋诗影响颇深,刘、柳贬谪唱和,李贺的怨郁凄艳,李商隐无题诗的朦胧诗境,杜牧咏史怀古诗的无边萧瑟,直到晚唐诗坛落下帷幕。

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葛兆光认为:“唐诗中间有丰富的历史,历史也常常借诗歌显现,中国古典文学专家黄天骥先生以他深厚的文学史功底,加上他本人阅尽沧桑的人生体验,重新对唐诗作一番诠释,于是历史、文学和经验在这里交汇,而唐诗也因此呈现出不一样的面貌。”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2年9月下旬刊

 
编辑:风华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22-09-23


2022年01月(《小康》下旬刊)


2022年02月(《小康》下旬刊)


2022年03月(《小康》下旬刊)


2022年04月(《小康》下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