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22年09月《小康》上旬刊
  栏目:小康指数
2022中国现代教育发展指数71.0:教师素质、教育质量 中国父母的两大担忧

★文 /刘彦华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刘彦华

  中国父母最关注哪种教育类型?“2022中国现代教育发展指数”调查显示,时隔五年时间,高等教育再次击败义务教育,登上“最受中国父母关注的教育类型”排行榜榜首。38.0%的受访者将票投给了高等教育,令其成为最受关注的教育类型。

1661926560460720.jpg

  图源/MEISU

  劳动课正式升级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各省(区、市)全面推行幼儿园和小学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始执行;《中小学校财务制度》正式实施,按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从事经营活动……9月,正值开学季,一批教育新政将陆续落地施行。

  教育,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奠基工程,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重视的社会问题。

QQ浏览器截图20220913144751.png

2022中国现代教育发展指数

  中国现代教育发展指数,由《小康》杂志社独家发布16年的中国教育小康指数演变而来,每年都会请公众对当下中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方方面面进行评价。2022年7—8月,《小康》杂志社联合国家信息中心,并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进行了“2022中国现代教育发展指数”调查。经过对调查结果及国家有关部门的监测数据进行加权处理,得出“2022中国现代教育发展指数”为71.0分,比上一年度提高了1.0分。

  中国现代教育发展指数主要从教育投入及政策偏向性、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及执行、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满意度、对教育公平程度的感受、平均受教育年限等五个方面进行评价。本年度,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及执行指数和平均受教育年限指数继续保持领先,分别为81.4分和81.1分,均比上年度提高了0.6分;教育投入及政策偏向性指数和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满意度指数得分分别为70.4分和63.7分,均比上一年度提高了1.1分,仍有较大进步空间;对教育公平程度的感受指数得分最低,但进步最快,从上年度的61.5分上升至62.8分,提高了1.3分。

  时隔五年,高等教育关注度再登榜首

  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中国父母最关注哪种教育类型?“2022中国现代教育发展指数”调查显示,时隔五年时间,高等教育再次击败义务教育,登上“最受中国父母关注的教育类型”排行榜榜首。38.0%的受访者将票投给了高等教育,令其成为最受关注的教育类型。其次是初中教育,再次是小学教育,高中教育位列第四,职业教育位居第五。

QQ浏览器截图20220913144742.png

小调查

  高等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最高阶段,承担着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水平人才的重要职能。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介绍,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在学总人数达到443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30%提高至2021年的57.8%,提高了27.8个百分点,实现了历史性跨越,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目前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已达到2.4亿,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3.8年,劳动力素质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全民族素质稳步提高。同时,教育部以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为牵引,10年来共认定8031个国家级、863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遴选认定首批3559门国家级一流课程。高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能力持续增强,获得了60%以上的国家科技三大奖励,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80%以上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由高校承担。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已进入世界第一方阵。但距离人民群众的期盼和要求还有很大差距。“2022中国现代教育发展指数”调查显示,面对“您认为目前中国内地的高等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一题,45.7%的受访者选择了“人文教育匮乏,学生素质成问题”,36.9%的受访者把票投给了“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35.2%的受访者认为是“教学质量不高”,28.5%的受访者选择了“研究生扩招、泡沫化,质量下降”,27.1%的受访者选择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另外,“教授和导师素质不高”“评价学生过于倚赖分数和量化考核”“学风浮夸和学术造假”等问题也备受受访者关注,反映强烈。

  “经过长期的努力,我国已实现了高等教育大国的历史目标,但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中仍面临时代性的现实困境。”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芮国星分析认为,在新的历史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面临着“工具性”与“价值性”的冲突、“同型性”与“多元性”的磨合、“内生性”与“外延性”的矛盾。要突破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困境,就必须拓展审视视角,克服盲目接纳,坚持辩证否定。为此,他建议,从如何突破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困境入手,找到长期困扰新时代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思路和方法,使高等教育朝着多样现代化、特色现代化、整体现代化、动态现代化四个维度协调发展。

  为什么是山东

  “您认为中国小学/初中/高中教育做得最好的地方是哪里?”是“中国教育小康指数”调查和“中国现代教育发展指数”调查的保留题目,2022年该题调查结果显示,除了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等传统教育高地排名依旧靠前,变化不大外,山东的表现异常突出: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的排名分别为第七、第七、第三,分别比上一年度提高了五位、七位、六位。

  “我校学生在科技类研究中制作作品2万多件,获得国家专利4367项,参加全国省市区各级竞赛获奖1370多人次,获得过世界机器人大赛冠军和亚军……”对于山东教育的改变,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的师生深有感触。近日,该校申报的综合实践学科基地,被评为山东首批普通高中省级学科基地。与其一同入选的,还有高密一中、荣成二中等一批县域普通高中。这也是山东以“强科培优”破题高中同质化发展困局、开启高中特色多样发展、促进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的一个侧影。

  山东省现有普通高中682所,在校生175.98万人,其中县域高中345所,在校生102.63万人,平均办学规模2975人。县中无论是学校数量还是在校生人数,都支撑着全省普通高中教育的“半壁江山”。  全面落实公民办普通高中同步招生和属地招生政策,严格限制民办高中学校跨市招生行为;禁止举办重点校、重点班,对超大规模学校划定“底线”“红线”;  实施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项目,强化县域普通高中办学经费保障……近年来,山东紧紧抓住促进生源均衡、合理规划布局、明确办学标准等关键因素,加快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县域高中的办学质量,蹚出了一条促进县中发展提升的路子。

  不只是高中教育,山东义务教育的进步也是有数可证。

  为兜牢教育公平底线,山东实现了建档立卡适龄贫困家庭学生全部劝返复学,残疾儿童、特困家庭儿童15年教育全免费,贫困村留守儿童关爱室全覆盖。“双减”政策平稳落地,作业时间控制、课后服务开展达标率均为100%,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1.5万家,压减率96.16%。

  为使教育经费管理更加务实高效,山东健全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十年来各级财政投入学生资助资金555.26亿元、资助学生(幼儿)1.07亿人次,出台首个学生资助地方标准,学生资助标准化建设创新经验获全国推广。

  为推动教育评价改革走向深入,山东以教育评价改革为总牵引,省市两级废除或修订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不一致的各类文件603个。

  公平,公平,还是公平

  在“2022中国现代教育发展指数”调查中,受访者还对当前的一些教育政策、现象进行了评价。教育孩子,人们秉持的五大教育理念是“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孩子共同成长”“让孩子快乐”“平等对待孩子”“要让孩子出类拔萃”。最讨厌的学生行为是“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别人”“成为学习工具,除了考试内容什么都不会”“蛮横无理”“不能独立思考,一味顺从”。最讨厌的教师行为是“偏袒、不公正”“不管学生、一味放任,不尽责任”“侵占学生劳动成果”“要求学生及家长送钱送物和宴请”。

  在入园难入园贵、择校问题、学生减负、教师待遇等近30个涉及方方面面的教育问题中,今年中国父母们最关心的是什么?调查显示,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教师素质、教育质量、教育公平、大学生就业问题和“双减”政策落地。

QQ浏览器截图20220913144732.png

小调查

  教育评价作为指挥棒,事关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关于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评价,“2022中国现代教育发展指数”调查显示,40.2%的受访者认为,在评价内容方面,仍然过多侧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而忽视考查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19.5%的受访者反映,在评价标准方面,仍然过多强调共性,忽略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18.4%的受访者认为,在评价方法方面,仍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过多地倚重分数,很少采用质性评价手段;13.8%的受访者直言,在评价重心方面,仍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情况和努力程度,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8.1%的受访者认为,在评价主体方面,被评价者仍多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没有形成多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模式。

  为此,57.0%的受访者建议加大对学生知识转化能力的学习和考核,27.4%的受访者希望加大对创造力的评价考核,8.9%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加大对学生特长的评价,另外还有6.7%的受访者希望加大社会实践考核。

  另外,调查还显示,超六成受访者认为我国积极推进的教育综合改革的力度很大,但有58.7%的受访者认为“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差距大”依然是中国义务教育中存在的最大问题。超五成受访者认为,实现义务教育均衡,目前迫切需要做的就是“财政投入向农村倾斜,从经费支持的源头上实现均衡”和“加强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教师流动,促进师资均衡”。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2年9月上旬刊

 
编辑:风华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22-09-01


2022年01月(《小康》上旬刊)


2022年02月(《小康》上旬刊)


2022年03月(《小康》上旬刊)


2022年04月(《小康》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