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22年09月《小康》上旬刊
  栏目:专栏
史有前例:重整河山待后生

★文 /东升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东升

共和国奠基之初,百业待兴,到处都要用油。但中国自己生产的油品实在太少了,石油已成为当时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新中国成立前,原油产量最高的年份是1943年,年产量32万多吨。到了1948年,中国内地原油年产量只有8.9万吨。从1907年至1948年的42年中,全国共生产原油278.5万吨。而在这期间,中国共进口洋油2800万吨。到1949年,全国石油职工总数为16000人,其中,油田职工6000余人,各级各类工程技术人员623人,而地质勘探、钻井、采油技术人员只有172人。由此可见,中国的民族石油工业岌岌可危,中国的石油工业基础风雨飘摇。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世界上已知的油田都是海相生成的,海相地层才能生油的观点占据了统治地位。因此,国外的一些地质学家断言,中国是陆相沉积,不能生油,注定是贫油国。在1922年2月召开的美国矿冶工程年会上,美国地质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勃拉克韦尔德发表了论文《中国和西伯利亚的石油资源》。他在文中说:“中国东北地区也和华北地区一样,不会大量含油。”

以李四光为代表的中国地质学家靠大量的科学依据得出了自己坚定的判断。李四光、黄汲清、谢家荣和翁文波等科学家率先指出了“松辽有油”的理论方向,其陆相地层生油理论的产生为松辽盆地找油奠定了理论基础,功不可没。

由翁文波等人编写的新中国第一份《中国含油气远景分区图》,准确无误地划定了松辽地区是中国未来找油的主要方向。这张独一无二的分区图至今还保存在清华大学图书馆。

中国是否贫油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还是一个实践问题。只有找出石油储量并最终从地下采出大量石油,中国才能甩掉贫油的帽子。共和国奠基之初,百业待兴,到处都要用油。但中国自己生产的油品实在太少了,石油已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20世纪50年代初,北京的街头到处跑着车顶上装着煤气包的公共汽车。河南等地因为缺油,汽车烧起了酒精、“老白干”和木炭。在当时国家工业的诸多部门当中,我国的石油工业是最薄弱的。

1952年,国内石油产品只能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的大约1/4,进口石油产品花费外汇已上升为进口项目的第一位,石油工业的“瓶颈”亟待突破。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的石油工业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与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油田分布不均衡,探明的石油资源太少,石油产量满足不了国家需要……石油人的压力可想而知。

1957年,在全国已经很低的石油消费总量中,国产石油只占38%,进口石油高达62%。当年国家为进口石油花费了1.34亿美元,占全部进口用汇总额的7%。

当其他工业部门准备迈着大步迎接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时候,石油工业却步履蹒跚,成了各部委中唯一没有完成“一五”计划的落伍者。一位石油劳模感叹地回忆说:“那时走在天安门前,头都抬不起来,真是见人矮三分啊。”

重整河山待后生,石油工业发展期待新的契机。

15.jpg

好读书,不求甚解;

喜说文,不激不随。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报道)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2年9月上旬刊


 
编辑:周经韬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22-08-31


2022年01月(《小康》上旬刊)


2022年02月(《小康》上旬刊)


2022年03月(《小康》上旬刊)


2022年04月(《小康》上旬刊)